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4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8分)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的什么启示?(7分)
2.
(12分)今年又是甲午年,历史安排海洋民族的日本对中国进行残忍的虐杀和羞辱,真是别有深意。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具有多重意义的战争,其中之一是:对中华民族忽视海洋的惩罚。

阅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国社会海权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阐述现代中国建设强大海权的必要性。
3.
(25分)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材料二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1934年美国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达到“金三银一”比例,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1分)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术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击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张澜的思想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9分)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2.单选题(共4题)

6.
英国著名法官G·休厄特说过:“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 下列《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与材料意思最不符的是(    )
A.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B.审理之日如遇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则应延期审讯。
C.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
D.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7.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 “(19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南美各国规划混乱B.南美各国的外贸发达
C.西方的殖民侵略D.南美大陆地广人稀
8.
1500—1800年欧洲各地区小麦、黑麦、大麦每粒种子的平均收获量

——资料英国,克里德特,《农民、地主和商业资本家》
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土地出产率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B.新航路开辟后,土地出产率较之前有较大提高
C.西欧农民长期普遍地参与了资本的前原始积累
D.实现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推动土地出产率的提高
9.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应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美国南北战争C.普鲁士统一德国D.克里米亚战争

3.选择题(共3题)

10.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实习活动,按要求一天共测得4次气温值:21℃、15℃、32℃和26℃。但是同学们却忘记记下测量气温的时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