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广灵县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44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10分)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6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4分)

2.单选题(共8题)

2.
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3.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4.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B.宋朝
C.元朝D.明朝
5.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是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6.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7.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8.
下面几幅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其字体产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1)(3)B.(2)(4)C.(1)(4)D.(3)(4)
9.
我们说宋词是对唐诗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
A.起源丰富复杂
B.语句严谨对仗
C.风格豪迈奔放
D.句子可长可短,便于抒发情感与演唱

3.选择题(共1题)

10.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板上,开启电动机后,小明在 4 秒钟内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