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
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1)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有何认识?(10分)
材料一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1)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有何认识?(10分)
2.单选题- (共5题)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
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
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
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
5.
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
B.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
D.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
6.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
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 |
7.
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的提出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8.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年9月, 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年3月,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A.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
B.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
C.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
D.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
3.选择题- (共2题)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民族振兴的壮丽景观,①我们在国际竞争的长跑队伍中逐渐追赶上第一方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以充足的现实理由,②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以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我们的文化以深厚底蕴和坚忍定力。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懈奋斗的漫漫旅程中,积累了丰富智慧和坚毅精神。这④为我们今天理解、接受和消化世界各民族文化,练就了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才干,⑤赋予我们深广视野和过人睿识,⑥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和沉着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 | 标志着 | 那么 | 却 | / | 并 | 更 |
B | 如果说 | 而且 | 就 | 不但 | 也 | 并 |
C | 就是说 | 也 | 如果 | 那么 | 则 | 更 |
D | 意味着 | 那么 | 则 | 不仅 | 更 | 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