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36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人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2.简答题(共1题)

2.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代初年,公文几乎完全继承了梁、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一些有识之士看出这种文风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首发倡议者是大臣李愕,他于开皇三年(583年)呈《上高帝革文华书》,历陈浮华文风之害,请求朝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愕的建议,于次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违者治罪。自此拉开了隋唐文风改革的序幕。
唐代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就于武德元年(618年)发布了改革文风的《诫表疏不实诏》,严厉批评了“表疏因循,尚多虚诞。申请盗贼,不肯直陈”,“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体用,固亦失于事情”的现象。初唐时期,唐太宗和魏徵,陈子昂等都发表过改革文风的言论,魏徵、陈子昂还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中期,骈体文又有所抬头,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高潮。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唐代公文总体上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的文风。唐代文风改革一直延续到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文风改革,而且写作了大量文风朴实而又长于说理的公文。宋代公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我国公文写作的繁荣期。
——摘编自张树文《我国古代公文文风的历史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特点。

3.单选题(共15题)

3.
古罗马大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
A.缓和了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B.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人文精神D.在罗马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
(题文)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而且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帝国的创立者从一开始就确认了“皇帝在原则上不享受高于各国王的优先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内
A.皇帝与宰相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
B.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处于完全平等地位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D.政治架构考虑到长期分裂的历史因素
5.
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20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
A.国民革命的胜利B.缓和阶级矛盾
C.巩固红色政权D.团结全民族抗战
7.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提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在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这反映了蒋介石
A.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B.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C.假和平,真抗日D.出卖主权,妥协投降
8.
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9.
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贷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宜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下面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
10.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
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C.对外贸易发达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1.
南宋临安市内的摊点场地,以“行”和“团”相称,如酒行、食饭行、花团、青果团等;元大都城里有许多集中销售某一种商品的市场,如米市、面市、缎子市、铁市、骆驼市、珠子市等。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城市政治职能的弱化B.生产程序的日益完善
C.市场管理制度的规范D.市场专业化发展趋向
12.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建立,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类型“垄断”的相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B.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
D.促进了英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3.
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
A.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C.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D.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14.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仆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吃喝不要钱,山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15.
1979年初,有中央领导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有计划按比例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部分,即带有“盲目”调节的部分,是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这种看法
A.夸大了市场的调节作用B.指出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C.仍固守着计划经济思维D.理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6.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史为将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假说
17.
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进口的道理”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