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取消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立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还设立了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六科给事中归至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另外,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标志着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明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前无古人,朝廷赋予监察官的权力远超前代,但明清监察官贪污成风,势不可遏。„„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御史外出巡按是“代天子巡狩”,其行事方式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清代御史出巡也是百弊丛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明清监察制度改革。
材料明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取消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立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还设立了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六科给事中归至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另外,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标志着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明清对监察制度的重视前无古人,朝廷赋予监察官的权力远超前代,但明清监察官贪污成风,势不可遏。„„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御史外出巡按是“代天子巡狩”,其行事方式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清代御史出巡也是百弊丛生。
——《明清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明清监察制度改革。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推行了诸多措施:清政府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如1901年7月撤销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11月,巡警部改民政部,户部改度支部,兵部改陆军部……1904年,公布《商律》(部分)、《公司律》,1908年2月公布《大清银行则例》,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清末新政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最终失败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推行了诸多措施:清政府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如1901年7月撤销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11月,巡警部改民政部,户部改度支部,兵部改陆军部……1904年,公布《商律》(部分)、《公司律》,1908年2月公布《大清银行则例》,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清末新政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最终失败的原因。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其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曾师从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教益。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
材料 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其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曾师从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教益。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问题。
——摘自陈美东《郭守敬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
2.单选题- (共10题)
6.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某机构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其成员由抽签选出,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日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这一机构是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C.陪审法庭 | D.十将军委员会 |
7.
《十二铜表法》规定:罗马公民的成年儿子在广场、元老院或军营享有“人”的公权和私权,在家里他仅是“物”,任性的父亲可以将他像牛一样随心所欲转让或毁灭。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
A.父权至上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法律至上 |
D.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8.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9.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
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
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
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
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
10.
(题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
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
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
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
1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2.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13.
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里红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A.商周时期墓葬 | B.秦汉时期墓葬 |
C.南北朝时期墓葬 | D.宋元代时期墓葬 |
14.
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对后世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如孔子和苏格拉底,仔细阅读他们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二者的中心概念。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
A.“仁”“感觉” |
B.“礼”“德性” |
C.“仁”“德性” |
D.“礼”“道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