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恩施高中、郧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928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8/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材料三: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四: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乾隆年间,“奢靡风气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文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白银)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霍金斯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和超过了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
请回答: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奴隶贸易对英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1807年,英国为什么要废除奴隶贸易?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据亨廷顿(美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9世纪西方冲击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20题)

5.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权力制衡确保社会秩序长期安定
B. 抽签选举有助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 人人平等现实奠基民主自由社会
D. 轮流坐庄促成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6.
罗马法规定: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无主之物,归属最先占有者。这反映了罗马法
A.认可变更最先占有者的财产所有权
B.认为劳动使人类获得财产所有权
C.依据传统的习惯法确定财产所有权
D.运用自然理性来界定财产所有权
7.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在建立民主自治的州政府上很快达成共识,而中央政府只作为松散的协调机构,以至于英国政府拒绝礼节性地向美国首都派遣官员。这一现象:
A.促成了1787年宪法的诞生B.表明邦联政府须听命于各州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显示了民主共和体制的弊端
8.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9.
恩格斯在论述19世纪初某思潮的历史条件时说:“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立还很不发展。……如果说,在1800年左右,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冲突还只是在开始形成,那么,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就更是这样了。”该思潮指的是: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
10.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映了: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解体B.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清朝租佃关系产生
11.
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Δ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Δ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Δ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Δ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A.汉朝B.宋朝C.唐朝D.明朝
12.
(题文)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B.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先进生产力的推广
D.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
13.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一,“今番舶既己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14.
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
A.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保障了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C.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D.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15.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法国
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
D.两班牙、荷兰、意大利
16.
十五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到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到18克白银,在欧洲各国则达到20到30克白银。这反映了: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被阻断B.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C.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17.
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年
50
15—20
——
10
1870年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9
36
 
A.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8.
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由此可知
A.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19.
下面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
A.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B.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20.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B.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
C.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21.
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
A.科学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B.科学进步决定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D.工业革命受科学进步的影响较大
22.
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己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A. 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 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23.
有学者指出,16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材料反映出西班牙
A.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B.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
C.资本萌芽因素尚未发生作用D.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4.
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