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36分)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一:提取史料信息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é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
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ǐ)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阅读这段材料,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8分)
方法二:归纳历史事实
大抵史料之为物,往往单举一事,觉其无足轻重,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依据材料,说明归纳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有人认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立法的方式完成从“人治”向“法治”的过程。依据英法美等国的历史事实归纳说明这一观点。(8分)
方法三: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联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10分)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2分)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6分)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2分)。
方法一:提取史料信息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é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
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ǐ)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阅读这段材料,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8分)
方法二:归纳历史事实
大抵史料之为物,往往单举一事,觉其无足轻重,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代之状况可以跳活表现。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依据材料,说明归纳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有人认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立法的方式完成从“人治”向“法治”的过程。依据英法美等国的历史事实归纳说明这一观点。(8分)
方法三: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联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10分)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2分)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6分)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2分)。
项目 | 苏联“斯大林模式” |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
经济体制 |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① |
所有制结构 |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 ② |
发展战略 |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和钢铁工业。 | ③ |
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明代,全国八大钞除九江为长江关外,其余七个均设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从北至南依次为: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运河七关商税年均收入共计31万余两,天启年间(1620--1627年)年均收入为42万余两。清代,运河七关全部保留下来。康熙年间岁入60余万两,到清代中叶已增至一百四五十万两。
资料来源:据各朝《会典》关税项及《史料旬刊》27—30期所载各关税额统计。
——许檀《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依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运河钞关关税收入概况,如何认识这种情况。(8分)
明代,全国八大钞除九江为长江关外,其余七个均设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从北至南依次为: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运河七关商税年均收入共计31万余两,天启年间(1620--1627年)年均收入为42万余两。清代,运河七关全部保留下来。康熙年间岁入60余万两,到清代中叶已增至一百四五十万两。
年代 | 康熙25年 (1686年) | 雍正3年 (1725年) | 乾隆18年 (1753年) | 嘉庆17年 (1812年) |
运河关税岁入(万两) | 63.7 | 63.9 | 154.3 | 144.1 |
占全国关税总额(%) | 52.2 | 42.7 | 33.6 | 29.9 |
资料来源:据各朝《会典》关税项及《史料旬刊》27—30期所载各关税额统计。
——许檀《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依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运河钞关关税收入概况,如何认识这种情况。(8分)
3.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促成了工商贸易的繁盛发展。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这就进一步造成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建立立宪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建君主为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和反对封建割据,与城市结成政治联盟,城市对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君主制过渡,也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姚介厚等《西欧文明》
依据材料,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影响。(8分)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促成了工商贸易的繁盛发展。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这就进一步造成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建立立宪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建君主为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和反对封建割据,与城市结成政治联盟,城市对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君主制过渡,也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姚介厚等《西欧文明》
依据材料,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影响。(8分)
2.单选题- (共7题)
4.
读图“近代中国行政区划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洪秀全在①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
B.张之洞在③创办了铁厂和织布局 |
C.孙中山在②宣告了中华民国成立 |
D.李大钊在④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
5.
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又称“四月提纲”)的演说。这里所说的“任务”是指
A.废除农奴制度 |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
C.结束临时政府统治 |
D.武装保卫苏维埃俄国 |
6.
有学者认为,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在西欧,空间的概念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下列事实能证实此变化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②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
④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②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
④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7.
工业化是近代化的主题,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也不同。下列关于近代时期东西方国家工业化的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从轻纺工业开始的
②东亚国家的工业化发生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
③俄国的工业化是在社会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④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国家统一是相互促进的
①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从轻纺工业开始的
②东亚国家的工业化发生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
③俄国的工业化是在社会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④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国家统一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8.
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爱你,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 B.“双百” 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
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3.选择题- (共5题)
13.请你从下面的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一)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载事实,或编织故事,或刻画人物,或描写景色,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所写内容具体,所抒情感真切。
(二)了解你的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经历,根据掌握的素材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
班级可以组织“亲人故事会”。
(三)课外练笔:就本周内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写一篇自由作文,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14.请你从下面的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一)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或记载事实,或编织故事,或刻画人物,或描写景色,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所写内容具体,所抒情感真切。
(二)了解你的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经历,根据掌握的素材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
班级可以组织“亲人故事会”。
(三)课外练笔:就本周内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写一篇自由作文,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