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他看不到中国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抗日潜力,而且总害怕民众力量起来会威胁他们的统治。而离开民众的力量,面对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远较中国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自然会怀着很大的恐惧感,觉得根本无力同它相抗衡。因此,他一直希望日本的侵略能够适可而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期待国际社会能对日本实施约束,使局势不至于进一步恶化。
1935年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由于贵州地方势力派首领王家烈用广东、广西暗中成立“三省互助联盟”,特别足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关系更为密切。蒋介石在日记中,还一再称他的部下为“桂逆”,写道:“桂逆乘机捣蛋也。”又说,“桂逆阴谋愈急,诚不可理喻也”“倭桂粤志(在)积极谋乱,无或变更,反而变本加厉也。”因此,他防桂系之心,不在“追剿”中央红军之下,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状况,却是事实。
——摘编自《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对日政策的演变》
(l)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策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攘外必先安内”的危害。
材料他看不到中国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抗日潜力,而且总害怕民众力量起来会威胁他们的统治。而离开民众的力量,面对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远较中国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自然会怀着很大的恐惧感,觉得根本无力同它相抗衡。因此,他一直希望日本的侵略能够适可而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期待国际社会能对日本实施约束,使局势不至于进一步恶化。
1935年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由于贵州地方势力派首领王家烈用广东、广西暗中成立“三省互助联盟”,特别足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关系更为密切。蒋介石在日记中,还一再称他的部下为“桂逆”,写道:“桂逆乘机捣蛋也。”又说,“桂逆阴谋愈急,诚不可理喻也”“倭桂粤志(在)积极谋乱,无或变更,反而变本加厉也。”因此,他防桂系之心,不在“追剿”中央红军之下,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状况,却是事实。
——摘编自《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对日政策的演变》
(l)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策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攘外必先安内”的危害。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康尔喀却不满足这项条约所带来的利益,两次入侵西藏。清政府调集军队驱逐了入侵者,库尔喀也归降了清廷。这场战争暴露出西藏地区的很多问题,如军务驰懈、货币制度不健全等。其中,货币问题成为清政府最关心的亨宜。1、铸造银钱,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四字,背面用唐古式字铸乾隆宝藏四字。2、银钱以重一钱,重五分两项搭配铸造。每纹银一两准兑一钱重新钱九元、五分重新钱十八元。其旧钱系一钱五分重者,亦一例兑换九元,作为定价。3、铸钱银两,由商上支发,该局铸出钱文,易换银两,即将所换之银,改铸银钱。每钱九元,易银一两,所余一钱,作为炭火倾销之费。4、番寨赋税,有以银钱折交物件者,商上收纳时,即照所定兑换之数,按新铸旧铸分别折收,不得稍有浮多。至采买各物,亦须公平交易,不得苦累商民。5、铸钱局内,专派仔本二名,济仲喇嘛二名,以专责成。6、监铸局员,如果勒慎出力,由驻藏大臣保奏。倘敢徇私舞弊,即行产参办理。
——《中国西藏历史上两次货币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康尔喀却不满足这项条约所带来的利益,两次入侵西藏。清政府调集军队驱逐了入侵者,库尔喀也归降了清廷。这场战争暴露出西藏地区的很多问题,如军务驰懈、货币制度不健全等。其中,货币问题成为清政府最关心的亨宜。1、铸造银钱,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四字,背面用唐古式字铸乾隆宝藏四字。2、银钱以重一钱,重五分两项搭配铸造。每纹银一两准兑一钱重新钱九元、五分重新钱十八元。其旧钱系一钱五分重者,亦一例兑换九元,作为定价。3、铸钱银两,由商上支发,该局铸出钱文,易换银两,即将所换之银,改铸银钱。每钱九元,易银一两,所余一钱,作为炭火倾销之费。4、番寨赋税,有以银钱折交物件者,商上收纳时,即照所定兑换之数,按新铸旧铸分别折收,不得稍有浮多。至采买各物,亦须公平交易,不得苦累商民。5、铸钱局内,专派仔本二名,济仲喇嘛二名,以专责成。6、监铸局员,如果勒慎出力,由驻藏大臣保奏。倘敢徇私舞弊,即行产参办理。
——《中国西藏历史上两次货币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他“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豪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闻其名,向他求资粮,鲁肃随手指家中两个大粮仓之一赠与周瑜。鲁肃初于袁术处任东城长,后见术无纲纪,他没有局限于地域因素,率领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希望辅佐明君。鲁肃经周瑜推荐初见孙权,他向孙权献策:“因其(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指汉高祖刘邦)之业也。”鲁肃还建议孙权:“刘备天下袅雄,与操有隙,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在曹操南下入侵东吴之时,东吴众谋士都劝孙权降曹,鲁肃力劝孙权乘父兄之基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周瑜于病重时向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成为东吴都督后,关羽与鲁肃疆场纷错,双方都数生孤疑,而鲁肃“常以欢好抚之”。使吴蜀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摘编自王宇《杰出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鲁肃成为东昊都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肃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材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他“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豪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闻其名,向他求资粮,鲁肃随手指家中两个大粮仓之一赠与周瑜。鲁肃初于袁术处任东城长,后见术无纲纪,他没有局限于地域因素,率领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希望辅佐明君。鲁肃经周瑜推荐初见孙权,他向孙权献策:“因其(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指汉高祖刘邦)之业也。”鲁肃还建议孙权:“刘备天下袅雄,与操有隙,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在曹操南下入侵东吴之时,东吴众谋士都劝孙权降曹,鲁肃力劝孙权乘父兄之基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周瑜于病重时向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成为东吴都督后,关羽与鲁肃疆场纷错,双方都数生孤疑,而鲁肃“常以欢好抚之”。使吴蜀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摘编自王宇《杰出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鲁肃成为东昊都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肃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斌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认为对自由的侵害最甚的莫过于专制制度,基于此提出了分权的理论。这些思想与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一起,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美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宪政主义。先后以政治纲领及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摘编自《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斌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认为对自由的侵害最甚的莫过于专制制度,基于此提出了分权的理论。这些思想与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一起,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美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宪政主义。先后以政治纲领及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摘编自《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 (共8题)
5.
古希腊政治家执政官尼西阿斯曾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材料反映出古希腊
A.公民大会的实权遭到削弱 |
B.多数暴政毁灭了民主政治 |
C.民主权力行使有滥用色彩 |
D.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权利 |
6.
1948年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篇 |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
C.内战局势己然明朗 |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
7.
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表明他
A.反对退出一战 | B.赞同《四月提纲》 | C.支持临时政府 | D.反对新经济政策 |
8.
两宋时期,中国的民间茶叶贸易除了陆地向西的茶马古道外,还可以通过官方港口从海上直接运输到东南亚、西非、北非,中国茶叶远销到58个国家。材料表明
A.农业的经济地位在当时有所下降 | B.两宋时期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 |
C.两宋重农抑商的政策有较大松动 | D.两宋政府重视与外域的经济交流 |
9.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竟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材料中英国棉纺织品销售量持续上升主要得益于
A.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 B.殖民霸权的确立 |
C.资本主义休系的建立 | D.圈地运动的开展 |
10.
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A.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
C.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 | D.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
11.
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过程可知,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特点是
A.不断深入且层层递进 |
B.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 |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