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2.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金属货币存量的增长,对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流通和支付的需要。特别是1600年后,到处有商人抱怨铸币稀缺,甚至有些商人因现金周转不灵而破产。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到18世纪下半期,私人银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他们是由单个家族或少数人合伙经营的,资力有限……进入19世纪后,他们逐步为股份银行、即通过发行股票集资创立的近代资本主义银行所代替。由于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步有先后,发展的进程有差异,相应地,近代银行制度的发展程度和状况也有差别。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发动早,近代工业发展快,资金积累充足,在19世纪,伦敦也是国际长期信贷中心。欧洲大陆、美洲各国政府、英属殖民地政府,以及这些地区的铁路建筑和矿山开采,都纷纷在伦敦金融市场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进行借贷,形成英国大陆的对外投资。
——《剑桥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商人破产的深层次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私人银行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成为国际信贷中心的影响。
材料一欧洲金属货币存量的增长,对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流通和支付的需要。特别是1600年后,到处有商人抱怨铸币稀缺,甚至有些商人因现金周转不灵而破产。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到18世纪下半期,私人银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他们是由单个家族或少数人合伙经营的,资力有限……进入19世纪后,他们逐步为股份银行、即通过发行股票集资创立的近代资本主义银行所代替。由于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步有先后,发展的进程有差异,相应地,近代银行制度的发展程度和状况也有差别。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发动早,近代工业发展快,资金积累充足,在19世纪,伦敦也是国际长期信贷中心。欧洲大陆、美洲各国政府、英属殖民地政府,以及这些地区的铁路建筑和矿山开采,都纷纷在伦敦金融市场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进行借贷,形成英国大陆的对外投资。
——《剑桥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商人破产的深层次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私人银行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成为国际信贷中心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还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的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的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还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的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的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4.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桑弘羊在汉武帝时直接掌管中央财政近三十年,《史记》称赞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前,许多经济行政权由中央与地方分掌,形成经济上的割据状态.他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均输政策,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掌各郡国均输事务.将以前由各郡国经办的贡物运输集中到中央处理.统一全国粮食、盐铁等财政行政.到武帝后期,盐、铁、均输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铸币权的集中,中央掌握经济命脉.他肯定山林川泽为国家所有,故应该加以控制,不能自由开放,他认为山泽之利必在深山穷谷之中,如果自由开放,事实上归豪强所专有,如此,小则兼并百姓,大则危害国家.他认为农业不是致富的唯一本源,商业也是致富的本源.他认为没有商业,则财富之源流断绝,而财物的消费即会缺乏,他从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工说明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弘羊经济改革的作用.
材料桑弘羊在汉武帝时直接掌管中央财政近三十年,《史记》称赞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前,许多经济行政权由中央与地方分掌,形成经济上的割据状态.他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均输政策,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掌各郡国均输事务.将以前由各郡国经办的贡物运输集中到中央处理.统一全国粮食、盐铁等财政行政.到武帝后期,盐、铁、均输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铸币权的集中,中央掌握经济命脉.他肯定山林川泽为国家所有,故应该加以控制,不能自由开放,他认为山泽之利必在深山穷谷之中,如果自由开放,事实上归豪强所专有,如此,小则兼并百姓,大则危害国家.他认为农业不是致富的唯一本源,商业也是致富的本源.他认为没有商业,则财富之源流断绝,而财物的消费即会缺乏,他从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工说明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经济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弘羊经济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 (共24题)
5.
《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 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C. 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 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6.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
7.
1904年清朝新设商部、巡警部、学部,加上原来六部,共十部(含外务部);1906年设吏、学、民政(以巡警部并入)、度支(由户部改)、农工商(商部并入)、陆军(由兵部改,以太仆寺并入)、法部(由刑部改)、礼部(以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另设邮传部和理落院,共十一部;1911年又裁去吏部、礼部,增设海军部,共十部。部下设司,司下设科。清朝中央机构调整的历史影响是
A.增强中央机构半殖民地性质 |
B.奠定中央机构近代体制框架 |
C.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
D.有利于下层民众民意的表达 |
8.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 | 三教合一 |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
② | 三民主义 |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③ | 三大政策 | 表明当时中国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
④ | 三大战役 |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A.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④ |
9.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写道: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
A. 工人与资本家
B. 农民与工人
C. 地主与资本家
D. 农民与资本家
A. 工人与资本家
B. 农民与工人
C. 地主与资本家
D. 农民与资本家
10.
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1.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 |
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 |
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 |
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 |
12.
(美)迈克尔•郝德森在《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
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
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 |
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 |
13.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 |
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
C.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
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
14.
(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
A.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 |
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 |
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
D.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 |
15.
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国家 | 礼单 |
英国 |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
中国 |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
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
16.
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7.
开平矿务局创建于1878年,是由清末福建道唐廷枢发起并募集商股80万两白银的一家近代企业。下图是其发行的股票正反面。依据相关信息判断准确的是

①以蒸汽为动力
②以制夷为主旨
③吸纳民间资金
④产品投放市场。

①以蒸汽为动力
②以制夷为主旨
③吸纳民间资金
④产品投放市场。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B.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19.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
A.《人间喜剧》 |
B.《悲惨世界》 |
C.《母亲》 |
D.《等待戈多》 |
21.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
B.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
D.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
22.
1690年后许多欧洲严肃的思想家认为上帝是神秘的造钟人,在混沌初开时,建造了一个完美的时钟,然后就让它按照预定的规则自由运转。这种主张
A.受到牛顿力学体系影响 |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观念 |
C.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
D.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
23.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导民主科学 |
B.反对愚昧迷信 |
C.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
24.
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
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
25.
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27.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 反映的相关史实 |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诉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