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三中高二(下)半期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2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材料二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材料三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同实力的国家应如何合理参与国际事务?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的体现。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作用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单选题(共15题)

3.
在广为人知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中,***这样赞扬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期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开始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
1937年10月,***委托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递交一封信。信中***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表明***认为
A.英国工党和中共同属于无产阶级政党
B.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获得更广泛支持
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伤害了英国的利益
D.艾德礼可能将会成为英国下一任首相
6.
列宁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以后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了暴力革命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A.《四月提纲》提出了革命任务
B.临时政府的高压政策使革命丧失了和平发展的条件
C.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激起人民的愤怒
D.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武装起义方针
7.
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
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
A.平等协商B.和平统一C.一国两制D.一个中国
9.
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此次奥运会。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该届奥运会是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这反映出
A.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
B.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
C.意识形态是外交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
10.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11.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2.
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
A.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13.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14.
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1880年的14万件上升到1907年的35万件,德国从1900年的9000件上升到1910年的1.2万件。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80%~97%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承担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家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
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
15.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6.
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移风易俗
推动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中国明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C
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3,其欧洲部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1/4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出现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
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
日本钢铁行业出现了垄断
 
A.AB.BC.CD.D
17.
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
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
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