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92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判断题(共3题)

1.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
1949年,《共同纲领》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在殖民争夺的斗争中,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4.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苟子·议兵》
材料三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维新1868年《五条誓文》
材料二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除旧布新”的主要举措,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
(2)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为什么?

3.单选题(共13题)

6.
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诉讼原则  ④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7.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
8.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四月提纲》要求是 ( )
A.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B.立即举行武装起义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9.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同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10.
下列表述与东欧剧变事实不符的是(   )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着严重困难B.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C.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D.剧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流血冲突完成的
11.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12.
洋务运动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思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之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D.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
13.
1840年以来,西方国家“以技术补助距离之不及,以极紧凑的组织克服数目上的劣势”,并因此而战胜清政府。清政府对此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4.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A.捍卫人民主权
B.主张开明君主制
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15.
东南地区维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公车上书”B.《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
C.上海强学会成立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16.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7.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②都是在大战结束后召开的 ③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④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 ② ③ ④B.① ② ④ ③
C.① ③ ② ④D.③ ④ ① ②

4.选择题(共16题)

19.

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20.家庭小实验:

利用玻璃瓶和一些必要的药品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空白处.

实验内容

振荡

静置

21.

读非洲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读非洲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制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点豆腐”(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民间常用卤水(主要是氯化镁)或者石膏粉末点豆腐,若用石灰石代替石膏则起不到点豆腐的作用.以上事实表明(   )
24.制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点豆腐”(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民间常用卤水(主要是氯化镁)或者石膏粉末点豆腐,若用石灰石代替石膏则起不到点豆腐的作用.以上事实表明(   )
25.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被称为“最湿润的大洲”是(    )

26.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被称为“最湿润的大洲”是(    )

27.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被称为“最湿润的大洲”是(    )

28.如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请你比较a值和s值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29.如果用a%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s表示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请你比较a值和s值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30.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blank#}1{#/blank#},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blank#}2{#/blank#},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如{#blank#}3{#/blank#}.
31.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32.某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S克/100克水,该温度下,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c%,则在数值上,S与C的关系是(   )
33.某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S克/100克水,该温度下,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c%,则在数值上,S与C的关系是(   )
34.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