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2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西学堂首批招收64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铭传上书朝廷说:“冀各学生砥砺研磨,日臻可用。而台地现办机器、制造、煤矿、铁路,将来亦不患任使无才。”1886年,台北与大陆的海底电缆铺通,刘铭传遂于1890年设立电报学堂,聘请外国教习教授电报技术。刘铭传还曾经筹备建立日学堂,培养一批能阅读研究日本情报资料的人才,以防范日本入侵,但随着刘铭传的卸职,筹建日学堂的计划破产。
1890年,刘铭传在台北大坎抚垦局设立番学堂,课以汉文、算数,旁及官话、台语。起居礼仪悉仿汉制。每三日,导之出游,以与汉人晋接,消其顽犷之气,生其观感之心。刘铭传本人也常到学堂检查,对成绩优秀者以生员例给予“番秀才”的称号,以示褒奖。

——摘编自胡海印《论刘铭传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台湾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教育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共21题)

2.
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A.宗教神话的传播
B.人文精神的觉醒
C.崇尚运动的风尚
D.公民政治的实行
3.
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B.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D.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5.
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6.
(题文)1936年4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尚未分配土地的地区,今后应执行不没收富农的财产,以及富农有与贫下中农分得同等土地之权的新策略。这一新策略
A.放弃了土地革命的要求
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适应了民族革命的需要
D.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
7.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
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8.
五四宪法起草时,***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9.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10.
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
A.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
B.美国控制中国的图谋破产
C.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
D.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
1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B.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12.
《战国策》载:秦得蜀后,益富厚,倾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
A.重大改革推动发展
B.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
13.
据史料记载,明初政府每年仅从北方各省就征收棉布有一百几十万匹,以后逐渐增加。如弘治十五年仅山东地区棉布征收数额就达29.6万匹,到万历六年征收数额就增长到60万匹。七十年间整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
A.手工业赋税负担沉重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D.北方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14.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15.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部分
年份
棉织品

生铁
汽船
毛织品
人口
1750
1
1.0
1.0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4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2.2
3.1
1900
788
53.2
337.2
2402
7.2
5.6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A.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 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D. 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16.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
进出口总值
进口总值
出口总值
出超或入超
1871(同治十年)
13695
7010
6685
入超325
1876(光绪二年)
15112
7027
8085
出超1058
1881(光绪七年)
16336
9191
7145
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
16469
8748
7721
入超1027
1891(光绪十七年)
23495
13400
10095
入超3305
1896(光绪二十二年)
33367
20259
13108
入超7151
1901(光绪二十七年)
43796
26830
16966
入超9864
 
A.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
B. 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C.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己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7.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以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师夷”的思想主张
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具有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18.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C.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9.
下图中A、B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欧洲与美国实力的消长
B.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
C.美国与苏联实力的消长
D.主要社会制度的演变
20.
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21.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表明明代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22.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