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县域优质高中合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21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的简易板书。

上面图片反映了罗马法的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也可以对罗马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补充,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述符合史实。)
2.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安史之乱以来,地方势力不断扩张。在穆宗时期,当时不申户口的州镇在原来15道71州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道97州,“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央要保证茶税征收的顺利进行,就离不开地方力量的支持。至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宰相李石将山泽之利归于州县,由各州刺史任选官吏主管。据《册府元龟》载:“常州自开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务委州县至年终所收以溢额五千六百六十九贯,比类盐场铁院正额原数加数倍以上,因此请求增加正额。”此后,各州县则以山泽之利归州县之便利,自植茶树以牟利。“举天下不过七万余缗,不能当一县之茶税。”
——据王晓燕,赵晓芳《唐代茶法考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石改革茶税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李石改革茶税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斯大林就战后朝鲜问题达成“共管”协议。1949年1月,斯大林以防止美国借此攻击苏联并永久驻扎南朝鲜为理由,婉言拒绝了金日成提出的缔结朝苏同盟条约的要求;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斯大林对北朝鲜武力统一计划的态度。朝鲜战争爆发前,斯大林显得十分积极,在物资、人力上给北朝鲜极大的支持和援助。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的反应异常强烈。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贯彻美国意图的三个决议。苏联放弃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成为合法的事实。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赴朝鲜半岛,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大有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气势。但这时苏联却一改支持北朝鲜的态度,召回了苏联军方顾问团,并对中国施加重压,要求中国出兵援朝。中国政府最后决定出兵,除了美国扩大战争给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外,还有大部分压力来自苏联。
——摘编自黄传荣《朝鲜战争爆发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参战的原因,并谈谈你从朝鲜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4.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感受到国家分裂是外敌入侵的重要原因。在掌控奉系军阀统治权后,他也开始践行这一思想。东北易帜,张学良登上中国东北的政治舞台,开始贯彻实行他在内战中萌发的国家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呼吁停止内战,并出兵助蒋,国家统一思想再一次得到实践。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惜牺牲个人,甚至东北军,其国家统一思想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也标志着他国家统一思想的最终形成。但他的这种精神被蒋介石所利用,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
——摘编自钱凤欢《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和实践。

2.单选题(共15题)

5.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下列史实可论证材料观点的是
A.城邦女性大多为债务奴隶
B.城邦女性公民经济地位低下
C.古希腊城邦面积狭小
D.公民资格属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6.
公元前494年,罗马与邻近部落发生战争,平民拒服兵役,要求贵族禁止不利于平民的债务法,执政官被迫口头应允。由此可见
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B.该债务法成为罗马的首部成文法
C.罗马法的发展与政治形势相关联D.罗马平民主导国家政治军事生活
7.
1701年,英国某法案规定,接受政府差遣的人不得为国会议员。此举意在防止国王的亲信进入议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
B.议会的立法权相对独立
C.人民主权原则遭到破坏
D.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
8.
法国第四共和国宪法制定时,并未纠缠于共和制等基本问题,而是对政体安排进行了不同意见的表达。材料意在说明
A.共和制在法国普遍适应民众要求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
C.现代民主代议制下不会出现专权
D.法国共和制宪法在不断修改
9.
1891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公众集会上宣称帝国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我不能容忍有另外的主人。”他甚至向一批年轻的新兵宣布如果你们的皇帝命令你们向父母开枪,你们应当照力、。”材料主要强调
A.德皇威廉二世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B.德国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C.德国的代议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D.德皇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10.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
11.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评论道在***执掌权力的27年里,中美和解比任何其他外交政策的创设,更反映了其为中国在世界各主要强国中建立应有地位的决心。”这一评论意在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A.提高了中国在西方国家的地位
B.改变了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C.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12.
“(冷战后)传统的权力政治这个现实主义的根本理念正在逐渐淡化,过去以大国权力为基础的‘极’国际格局将不可避免地被不同性质、不同功能和不同类别的行为体共同作用的‘元’国际格局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冷战后
A.全球和平发展是主题
B.美苏国际地位下降
C.国家力量的对抗减弱
D.世界多极格局加强
13.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政治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要他提出请求,就会得到苏联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作用
B.提高苏联的国际地位
C.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D.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14.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全世界4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名来自德国。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德国政府垄断科技发展
B.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C.德国工业发展氛围较浓厚
D.德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15.
17世纪中期,一位荷兰富商曾经骄傲地说:“凡有海水之处,就有我们商船的踪迹!”这说明
A.荷兰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海军
B.当时荷兰拥有巨大的贸易优势
C.制度先进是荷兰崛起的最主要原因
D.工商业发展促使荷兰霸权确立
16.
下表呈现的变化说明
近代民族企业机器进口年平均值统计表(部分年份)
年份
机器进口年平均值(单位:万海关两)
1889〜1893年
60余
1895〜1899年
200余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
D.机器进口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17.
有学者认为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反映出
A.四者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
B.苏格拉底等师从智者
C.古希腊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D.智者思想具有启蒙性
18.
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者有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A.内容更广泛
B.主体更平等
C.沟通无阻碍
D.手段更隐蔽
19.
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