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材料一
“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光秃秃的样子),而百姓有余材也。”
一一《荀子·王制》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一《老子》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之,水积则鱼聚,木茂则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
“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四
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环保思想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光秃秃的样子),而百姓有余材也。”
一一《荀子·王制》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一《老子》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之,水积则鱼聚,木茂则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
“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四
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环保思想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3年张小泉剪刀在打制中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钢,并实行剪股、剪背用铁,剪刃用钢的方法,首创剪刀“镍钢锻打”工艺,一举成名。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后名声大作。一时间,打出“张小泉”绰号作剪刀的假冒作坊,最多时达到86家。品牌混乱,生意萧条,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1911年,张小泉以“海云欲日”在农商部注册以示正宗,1915年冬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产品开始远销南洋。1917年张小泉后人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9年张小泉牌剪刀荣获美国世博会银奖。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仅40多万把。
——摘编自王春华《张小泉剪刀的成功秘诀》
材料二 1731年彼得•亨克斯以双子星座为原型在德国铸造中心索林根创立双立人品牌,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严格的制刀手工工艺,双立人迅速成为刀具著名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867年成立现代化专业独立钢材铸造车间。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1895年“亨克斯”商标在德国注册成功,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独揽四项大奖。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200摄氏度特殊冰段技术研发成功,使刀具更加锋利、柔韧性更好、防腐蚀能力极强,之后产品延伸到炊具餐具个人护理用具等,产品数量多达二千多种。
——摘编自何煜雪《双立人品牌浅议》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比较近代“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特征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结局的不同及其原因。
材料一 1663年张小泉剪刀在打制中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钢,并实行剪股、剪背用铁,剪刃用钢的方法,首创剪刀“镍钢锻打”工艺,一举成名。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后名声大作。一时间,打出“张小泉”绰号作剪刀的假冒作坊,最多时达到86家。品牌混乱,生意萧条,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1911年,张小泉以“海云欲日”在农商部注册以示正宗,1915年冬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产品开始远销南洋。1917年张小泉后人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9年张小泉牌剪刀荣获美国世博会银奖。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仅40多万把。
——摘编自王春华《张小泉剪刀的成功秘诀》
材料二 1731年彼得•亨克斯以双子星座为原型在德国铸造中心索林根创立双立人品牌,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严格的制刀手工工艺,双立人迅速成为刀具著名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867年成立现代化专业独立钢材铸造车间。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1895年“亨克斯”商标在德国注册成功,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独揽四项大奖。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200摄氏度特殊冰段技术研发成功,使刀具更加锋利、柔韧性更好、防腐蚀能力极强,之后产品延伸到炊具餐具个人护理用具等,产品数量多达二千多种。
——摘编自何煜雪《双立人品牌浅议》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比较近代“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特征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结局的不同及其原因。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到1905年,在新政过程中,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等几个新机构,其中,1901年7月,清政府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1906年9月,清廷设编制馆于恭王府,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然而,11月6日,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宣布中央设十一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新官制没有采用责任内阁制,仍然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机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官制改革出“新”的表现,并说明清政府将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清廷官制改革进行评价。
材料
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到1905年,在新政过程中,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等几个新机构,其中,1901年7月,清政府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1906年9月,清廷设编制馆于恭王府,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然而,11月6日,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宣布中央设十一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新官制没有采用责任内阁制,仍然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机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官制改革出“新”的表现,并说明清政府将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清廷官制改革进行评价。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 (共22题)
5.
(题文)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以金钱赔偿。”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 |
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
6.
《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主要是由于它
A. 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
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实行了“一国两制”
A. 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
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实行了“一国两制”
7.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颜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8.
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期,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
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
10.
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嘻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漓尽致一目了然。对下面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

A. 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 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 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D.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A. 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 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 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D.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1.
2009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评论认为,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代表世界未来格局,如同法理德·扎卡瑞亚在刚刚出版的新书《后美国时代》中所描述的那样,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将逐渐走上全球政治舞台,成为世界强国,美国人只能独自悲伤。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 |
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
C.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美国将会丧失强国地位 |
D.“金砖四国”将会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 |
12.
据《古矿录》记载:“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构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这一发明出现于
A.商周时期 | B.春秋时期 |
C.战国时期 | D.唐末宋初 |
13.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A.街市 | B.坊市 |
C.夜市 | D.草市 |
14.
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300年,被称为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北魏政府出台均田制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
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
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
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
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5.
《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说明
A. 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B. 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C. 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D. 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A. 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B. 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C. 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D. 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16.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
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
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
17.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 13.4% |
1921—1926年 | -4.5% |
1927—1936年 | 8.7% |
1937—1945年 | -2.45% |
A.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 | B.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 |
C.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 | D.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 |
18.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B.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
19.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
C.城乡差别的消失 |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
20.
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A.否定神旨 |
B.忽视道德 |
C.善于诡辩 |
D.轻视教育 |
21.
近代以来,科学的进步与艺术、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顿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运动的进程
②光学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③相对论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进化论影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
①牛顿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运动的进程
②光学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③相对论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进化论影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2.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
23.
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
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
24.
史书记载,北魏初期“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孝文帝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①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之禄
②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④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土为万物之元,宜改姓元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