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英国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村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消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义者巴本认为:“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物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律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税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极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光谱,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英镑。……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
——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村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消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义者巴本认为:“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物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律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税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极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光谱,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英镑。……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
——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涟,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月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盐铁官营的影响。
材料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涟,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月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盐铁官营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影响。
材料“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汤,汉元帝时人,博学多识,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建昭三年,陈汤被任命为副校尉出使西域。赴任西域途中,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不久,对都护校尉说:现在郅支单于日渐强大,欺凌乌孙、大宛,觊觎康居国,如果不能降服他,郅支单于会成为大汉在西域地区的祸患,并且会直接威胁大汉安危。“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我们应立即征发屯田士卒,联合西域各国,直捣郅支单于都城,可建千年功业。于是陈汤假传皇帝出兵圣旨,带领屯田士卒等各路人马四万多人,和都护校尉分两路进军到郅支单于城都三里,安营布阵。郅支单于一百多名骑兵冲击汉军营寨,各营寨汉军都张弓射击他们。陈汤命令军队从四面包围城池,汉兵趁机放起火来,汉兵争着攻进城池,斩首郅支单于及以下各王千余人,郅支单于的势力彻底被消灭。从此,汉朝的西北边疆安定下来,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
陈汤一向贪婪,所缴获的财物大多被他据为己有。监察官吏准备查验,但被皇上斥退,而且命令沿途招待班师的陈汤军队。
——摘译自《汉书·陈汤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汤安定边境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汤的功过。
材料陈汤,汉元帝时人,博学多识,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建昭三年,陈汤被任命为副校尉出使西域。赴任西域途中,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不久,对都护校尉说:现在郅支单于日渐强大,欺凌乌孙、大宛,觊觎康居国,如果不能降服他,郅支单于会成为大汉在西域地区的祸患,并且会直接威胁大汉安危。“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我们应立即征发屯田士卒,联合西域各国,直捣郅支单于都城,可建千年功业。于是陈汤假传皇帝出兵圣旨,带领屯田士卒等各路人马四万多人,和都护校尉分两路进军到郅支单于城都三里,安营布阵。郅支单于一百多名骑兵冲击汉军营寨,各营寨汉军都张弓射击他们。陈汤命令军队从四面包围城池,汉兵趁机放起火来,汉兵争着攻进城池,斩首郅支单于及以下各王千余人,郅支单于的势力彻底被消灭。从此,汉朝的西北边疆安定下来,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
陈汤一向贪婪,所缴获的财物大多被他据为己有。监察官吏准备查验,但被皇上斥退,而且命令沿途招待班师的陈汤军队。
——摘译自《汉书·陈汤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汤安定边境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汤的功过。
2.单选题- (共9题)
5.
公元前4世纪,雅典公民菲欧龙当选为五百人会议成员,但陪审法庭在对他进行资格审查时,其被指控为“没有对年长的父母尽到赡养义务”。于是陪审法庭取消其议事会成员资格。由此表明陪审法庭
A.实现民主的轮番而治 |
B.保障城邦的集体利益 |
C.维护公民内部的平等 |
D.注重成员的德行素养 |
6.
下表是英国议会下院土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代表占有议席变化表:
——根据英国学者J.
A. 托马斯和詹宁斯《英国议会》
这从侧面反映了
A.议会中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时间 | 土地贵族代表 | 工商业资产阶级代表 |
1832年 | 464人 | 50人 |
1847年 | 448人 | 119人 |
1865年 | 436人 | 226人 |
1885年 | 198人 | 308人 |
1892年 | 217人 | 323人 |
——根据英国学者J.
A. 托马斯和詹宁斯《英国议会》
这从侧面反映了
A.议会中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A.土地贵族一直阻挠议会实行改革 |
B.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
C.英国民主政治具有保守性的特点 |
7.
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各国租借也规定举凡有“九一八、一二八”等字样以及有中国东北地图的影片一律不许在租界上映。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1933)、《逃亡》(1935)、《壮志凌云》(1936)等推出。这反映出
A.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 |
B.列强支持日本侵略 |
C.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
D.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
8.
在川蜀地区的梓州,宋仁宗景三年(公元1036)的机户数量就达数千家。成都更多,“连甍比室,运箴弄杼,燃膏继昼,幼艾竭作,以供四方服玩”。这说明当时川蜀地区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B.民营纺织业生产的发展 |
C.纺织技术已引领世界 |
D.丝织品种类多且产量大 |
9.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政权隐患时,原本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客观因素是
A.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 |
B.朝贡贸易束缚了对海洋的认知 |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 |
D.以农立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国策 |
10.
据《苏州丝绸档案汇编》记载,苏州丝绸“自海禁洞开,各国互市以来,虽有船舶来品之输入,内地纱缎销场,不无渐减。然丝织品之运销出口者,亦足相抵……自日、俄两国,于光宣年间,先后加税至五六倍至十余倍不等,纱缎之销路遂绝”。这说明晚清时期的苏州丝织业
A.国外市场扩大 |
B.产品多销往日俄 |
C.质量得到提高 |
D.受制于国际市场 |
11.
以下是1887~1936年间各产业的年均实际增长率(%)统计表。从该表中可以得出当时
产业 | 1887---1936 | 1887---1920 | 1920---1936 |
工农业总值 | 1.47 | 1.94 | 0.48 |
农业 | 0.77 | 1.03 | 0.21 |
工业、交通运输业 | 4.85 | 6.89 | 0.76 |
传统产业 | 1.16 | 1.74 | -0.02 |
现代产业 | --- | --- | 5.33 |
A.工农业生产上升趋势较明显 |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显著发展 |
C.传统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
D.近代中国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2.
二次大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顺应了时代及大众心理的变化。下列作品中,与上述音乐作品表达风格类似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
B.拿破仑加冕 |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D.格尼尔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