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单元过关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2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自由市场经济是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欧美主要工业国家典型的市场经济形态”。在《世界经济史》某编标题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相关史实,为下表该编确立两个子目,并就其与自由市场经济终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自由
市场
经济
终结
子目
探讨该子目与自由市场经济终结之间的关系
 
 
 
 
 
2.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涟,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月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盐铁官营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于成龙,出生于乡绅之家,二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始登仕宦之途,他为清朝著名清官,政绩卓著。广西任县令期间,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康熙六年,提升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府。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招集百性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货给种子和耕牛,迅速恢复生产。康熙十三年再调任武昌知府,配合朝廷参加平定三藩之乱。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性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福建”任内,在他主持之下,解除千余名百性“通海”罪名,使其免遭屠戮而获释。此外,还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
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日食粗粝”,“佐以青莱”。他面对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的风气,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俭。在他的倡导与强制下,“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减舆从,仪仗从简,毁掉涂有各种如色的华丽装饰,婚嫁不用音乐,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康熙时期,于成龙被人们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于成龙政绩卓著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成龙作为“廉吏”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5题)

5.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理念,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D.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6.
下下图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7.
陈云在“八大”会议上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主体——补充”思想,也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同时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材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B.社会主义建设两种经济可以并存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完善D.经济建设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8.
苏格拉底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他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多数人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公民大会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公民大会排斥政治精英的参与D.社会底层控制了国家管理权
9.
康有为本来是想借孔子改制的理论为变法找到理论依据,推动政治变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一般士子难以接受,还引起了整个官僚、士大夫阶层的不满,甚至原本支持变法的不少人也要求销毁《孔子改制考》。这表明
A.儒学已经被士人和官僚抛弃B.孔子的社会影响力较小
C.孔子成为人们心中文化符号D.儒学应与历史潮流吻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