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19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之初,工商业是由官府垄断经营的,山木川泽等自然资源一概为国家所有。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涟,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汉武帝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月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者受钛左趾的刑罚,工具和产品没收入官。盐铁官营以后,那些赢利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了。于是,在这个社会上,商业资本便没有了出路。盈利的产业不许做,不盈利的产业无法做,这是盐铁官营背景下商业资本所面对的真实环境。盐铁官营在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盐铁官营的影响。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到二战全面爆发前英美对日政策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汤,汉元帝时人,博学多识,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建昭三年,陈汤被任命为副校尉出使西域。赴任西域途中,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不久,对都护校尉说:现在郅支单于日渐强大,欺凌乌孙、大宛,觊觎康居国,如果不能降服他,郅支单于会成为大汉在西域地区的祸患,并且会直接威胁大汉安危。“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我们应立即征发屯田士卒,联合西域各国,直捣郅支单于都城,可建千年功业。于是陈汤假传皇帝出兵圣旨,带领屯田士卒等各路人马四万多人,和都护校尉分两路进军到郅支单于城都三里,安营布阵。郅支单于一百多名骑兵冲击汉军营寨,各营寨汉军都张弓射击他们。陈汤命令军队从四面包围城池,汉兵趁机放起火来,汉兵争着攻进城池,斩首郅支单于及以下各王千余人,郅支单于的势力彻底被消灭。从此,汉朝的西北边疆安定下来,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
陈汤一向贪婪,所缴获的财物大多被他据为己有。监察官吏准备查验,但被皇上斥退,而且命令沿途招待班师的陈汤军队。
——摘译自《汉书·陈汤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汤安定边境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汤的功过。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在很长的时期被其他文明的拥有者认同,以此为基础,东亚地区形成通行的天下秩序,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其被称之“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它们或为受中原王朝管辖的边疆民族,或为接受中原王朝羁縻的域外势力,或为通过朝贡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远方他国。在地理分布方面,以华夏为中心的部分较清晰,与蛮夷毗连的区域较模糊,同时蛮夷的范围可由边疆向外部扩展。

——摘编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1期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涉、通商事务随之增多,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这时,因皇帝和太后逃往热河,被迫留京的恭亲王奕䜣由于经历了与各国使节谈判的过程,深感清廷“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弊在体制”,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

——摘编自《史学月刊》2015年6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夷夏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统治者对外交往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2.单选题(共6题)

5.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寄托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商定债务人要对过失承担责任,这一简约有效。因为,契约承认附加简约的效力。”该条款反映了
A.罗马法对债权人利益的袒护
B.要求对过失承担责任违背了契约精神
C.责任约定以双方自愿为基础
D.简约成为解决债务关系的最主要方式
6.
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 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 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 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7.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问美国,对时任总统里根表示,美日两国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日本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日本此举主要是为了
A.借美国保护进一步发展自己B.为美国提供冷战的战略基地
C.进一步对抗发展壮大的中国D.在东亚地区构筑冷战包围圈
8.
马端临《文献通考》在论及宋朝经济政策时说:“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今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国家与商贾形成分利模式B.注重维护商贾的正当利益
C.商品经济的发展较为繁荣D.政府商业专营以与民争利
9.
(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是国家获得财富的基础和保障。农业应满足殖民地粮仓的需要,农业要尽可能多生产农产品以出口带来财富,避免因为进口粮食而造成财富的流失。该观点旨在说明英属北美殖民地
A.农业是工业的基础B.应生产大量农产品
C.限制农产品的出口D.应该推行重商主义
10.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由此表明
A.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B.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社会的下层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