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91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
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4分)
(4)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3分)

2.单选题(共7题)

2.
***在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
A.认为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3.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4.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5.
明清的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由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武型”经济政策,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由此可以看出“洪武型”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固守农耕经济
B.扩大商业往来
C.规范商业行为
D.发展对外贸易
6.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7.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8.
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 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其评价的是(  )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D.商鞅变法

3.选择题(共3题)

9.

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10.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11.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