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卡·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卡·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
2.
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价值就在于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真理并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他强调观察的作用,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从而上升为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
——吴凯《论古希腊时期的科学价值思想》
材料二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法从中做出普遍结论,并且不使这些结论遭到异议,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可靠的真理方面……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且已把它们立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局限,说明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橛括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指出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
(3)据上述材料,归纳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价值就在于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真理并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他强调观察的作用,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从而上升为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
——吴凯《论古希腊时期的科学价值思想》
材料二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法从中做出普遍结论,并且不使这些结论遭到异议,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可靠的真理方面……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且已把它们立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局限,说明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橛括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指出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
(3)据上述材料,归纳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大儒朱熹在讲王安石变法后果时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稍后南宋学者罗大经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碎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1959年编写)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外资产阶级学者为什么将王安石捧为“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3)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大儒朱熹在讲王安石变法后果时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稍后南宋学者罗大经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碎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1959年编写)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外资产阶级学者为什么将王安石捧为“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3) 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
2.单选题- (共12题)
4.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法律伸缩性减小 |
B.不再重视法律形式 |
C.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
D.罗马法观念的发展 |
5.
(题文)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
C.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
D.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
6.
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解结论是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


A.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 |
B.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
C.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 |
D.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
7.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8.
下图是一张新闻照片,显示的是1938年9月18日,济南街头人们手持五色旗游行,队伍中出现两个玩偶,一个是“祸国殃民的蒋介石”,一个是“助纣为虐的宋美玲”。这种宣传主要是为了


A.消减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意志 | B.揭露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
C.表达中共“打倒美蒋”的态度 | D.表示山东军阀对中央政府不满 |
9.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章中写道:“我方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制定 |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
C.“九二共识”的达成 |
D.两岸“三通”的实现 |
10.
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以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一事件
A.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B.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 |
C.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 |
D.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 |
11.
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
12.
近年,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备受瞩目的凡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以5500万美元落槌,被誉为近年拍场上屈指可数的凡高佳作,这幅画堪称其短暂绚丽的艺术生活中巅峰之作。对这幅画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热情奔放的笔调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
B.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世界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
C.用强烈的色彩和火一样热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D.利用下意识和几何形体的排列表达猛烈的情绪 |
13.
“这是种全新的反省,开始以人的眼光,从人的立场出发来观察生活,对待世界,而不是像在信仰主义时代那样一切都从上帝出发。”“全新的反省”指的是
A.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
B.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
C.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
D.法兰西的启蒙思想 |
14.
(2018年江苏赣榆高三冲刺模拟考试)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