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在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上,通过了国、地税划分方案,厘定国、地税收的标准,规定中央税以间接税为主,而以直接税辅之。这样,国、地税收有一界限可寻,既防止财政割据的出现,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1929年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1928年9月把财政整理委员会改为预算委员会,1930年制订试办预算章程。1931年,通过法定程序确立了总预算。国民政府在裁撤厘金的同时举办了统税。1928年6月又宣布收回关税自主权。美、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1931年到1935年是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困难时期。国防和当时内战的需要也促使国民政府把交通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
——摘编自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1)根据材料,概括1927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出现困难的原因。
材料 1927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在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上,通过了国、地税划分方案,厘定国、地税收的标准,规定中央税以间接税为主,而以直接税辅之。这样,国、地税收有一界限可寻,既防止财政割据的出现,又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1929年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1928年9月把财政整理委员会改为预算委员会,1930年制订试办预算章程。1931年,通过法定程序确立了总预算。国民政府在裁撤厘金的同时举办了统税。1928年6月又宣布收回关税自主权。美、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1931年到1935年是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困难时期。国防和当时内战的需要也促使国民政府把交通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
——摘编自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1)根据材料,概括1927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出现困难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大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2.单选题- (共13题)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上海公报》 |
5.
***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7.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暗风露下,采桑时节皙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丝织业 | B.制瓷业 | C.冶铸业 | D.造纸业 |
9.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10.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
11.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
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
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
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
12.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13.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这一时期东西方先哲的下列主张中,与中庸思想不具有相似之处的是
A.孔子:“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B.亚里士多德:“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 |
C.印度的释迦牟尼:“避免两种极端,即理性自觉” |
D.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
14.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 B.募役法和保甲法 |
C.将兵法和均输法 |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
15.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
C.将兵法和均输法 |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