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1946年)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关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应对这一“特殊时代”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1946年)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关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应对这一“特殊时代”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536年,子产在多项经济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制订的刑书。
《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刑辟:刑法、刑律),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
公元前513年冬,晋铸刑鼎。
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铸刑鼎的背景以及影响。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并简要评析孔子、叔向的观点。
材料 公元前536年,子产在多项经济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制订的刑书。
《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刑辟:刑法、刑律),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
公元前513年冬,晋铸刑鼎。
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铸刑鼎的背景以及影响。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并简要评析孔子、叔向的观点。
2.单选题- (共8题)
3.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公民到狄奥尼索斯(“葡萄酒神”)剧场看戏不仅不用买票,还享有观剧津贴。同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一样,该剧场还是雅典城邦主要的辩论场所之一。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剧场成为新的政治机构 | B.城邦活动深受宗教影响 |
C.公民生活具有政治色彩 | D.民主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4.
(题文)《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
D.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
5.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
C.颁布《和平法令》 |
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6.
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 |
B.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 |
C.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
D.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
7.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8.
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11月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逐出境。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不结盟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9.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复合陶范铸造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考古发掘出夏商时期大量的青铜爵、鼎和箭头,意味着这种技术成果主要体现了统治者
A.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 |
B.征服自然和扩大统治区域 |
C.提高贵族宫廷生活品质和争霸战争的需要 |
D.利用神权的力量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