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在20世纪里,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材料分析题- (共3题)
3.
材料中唐“干戈兴,赋税繁”,均田制、户籍和租庸调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充任“唐宋变革”的先导。两税法行于天下,国家舍丁税产,私人资产多少,遂成为国家征税派役的主要依据,赋役征取,远不像以前重在掌握户籍和授田那么单纯,数量不多的里正等乡官,已经不能适应舍丁税产后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的旧秩序,“至于今日,一切荡然而无有存者”。赵宋基于“不抑兼并”的国策,相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征税派役,即以富户充当乡役来取代乡官,去自行完成征税派役及捕盗等任务,即所谓“以民供事于官为役”。两宋乡役取代乡官,意味着专制国家对阶层社会支配方式的重要转换,即不再以乡官为主渠道。……总之,两宋乡役送走了国家凭借乡官支配县以下基层社会的旧方式,拉开了“县令之职,犹不下侵”的序幕。此幕一经拉开,以士绅和宗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立即以应对乡役为契机,不约而同地参与到重新构建基层社会新秩序的进程中来。
﹣﹣摘编自《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乡役取代乡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役取代乡音的影响。
﹣﹣摘编自《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乡役取代乡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役取代乡音的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登纳对战争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1906-1914年在任)
材料二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一196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奇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登纳对战争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5.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纠纷初起,北美人的口号仅是:“无代表不能征税!”他们要求的是在大不列颠内的参政权,以保护殖民地的经济利益。……这时,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刚刚觉醒,尚摇摆不定,近代意义的民主革命要求则更加淡薄。如果北美斗争停留在这一阶段,尽管最终还会取胜,但结局很可能是:赶走了英国总督,民族独立,却恢复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就在这时,1776年1月,潘恩《常识》出版。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涵获得了崭新的含义。北美人民从此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而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
——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1)根据林料,指出潘恩《常识》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常识》对北美独立战争的作用。
材料纠纷初起,北美人的口号仅是:“无代表不能征税!”他们要求的是在大不列颠内的参政权,以保护殖民地的经济利益。……这时,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刚刚觉醒,尚摇摆不定,近代意义的民主革命要求则更加淡薄。如果北美斗争停留在这一阶段,尽管最终还会取胜,但结局很可能是:赶走了英国总督,民族独立,却恢复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就在这时,1776年1月,潘恩《常识》出版。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涵获得了崭新的含义。北美人民从此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而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
——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1)根据林料,指出潘恩《常识》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常识》对北美独立战争的作用。
4.单选题- (共7题)
6.
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他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变成了流放。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法治理念遭到破坏 | B.司法原则以人为本 |
C.维护罗马公民特权 | D.法律条文不够严谨 |
7.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和议会都不得强迫臣民改信与其一致的宗教信仰。这主要反映出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 B.议会至上的原则确立 |
C.力量双方走向了妥协 | D.宗教信仰实现了自由 |
8.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9.
基辛格曾回忆说,尼克松访华时,“***是用一种故意显得很随便的方式来发表他的主要意见的。……他巧妙地把台湾问题放在一个次要的地位。”这说明当时
A.中美对台湾问题已达成共识 | B.中国传达了台湾问题的内政性 |
C.美国不再干涉中国统一台湾 | D.台湾问题地位仅次于中美关系 |
10.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
A. 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
11.
1907年,张謇在崇明建成大生分厂,并向商部申请了“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特权。据此可知
A.大生纱厂将迎来“短暂春天” |
B.大生集团存在潜在危机 |
C.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
D.张謇投身实业热情高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