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阶段测试(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10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5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至于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流失,则是导致钱荒的直接原因。然而,宋代铜钱的钱面值(名义价值)小于其币材值(实际价值),导致铜钱不断退出流通领城,乃是造成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而两宋政府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钱禁”和“铜禁”法令则加剧了钱荒和铜荒的程度。
——葛金芳《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材料二1843-1850年间银钱比价波动情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出现“钱荒”现象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的中国山现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所发生的战争显然从根上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战争,即全面的战争。体现了工业化在军事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全面战争的性质。战争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更具破坏性的技术,战争组织不仅包括大规模的兵役征发,还包括政府通过强制规划和定量配给的方式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它还包括对媒体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通过以煽动情绪为目的的强有力的宣传,激发起对国家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敌人深深的非理性的仇视。全面战争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军队和平民混淆起来,这种界限在先前的世界历史上常常限制了战争的破坏性。
全面战争,像任何主要的历史发展一样,都有着混合性的结果,改善了的政府经济政策通常采取了新的保护工人的政策,对劳动大军的军事动员常常会导致妇女地位的重大突破。组建技术研究机构的强大努力经常会对经济领域产生侧面的影响,如合成橡胶和其它新材料的发明。即使如此,全面战争造成的灾难仍然是引人注目的。那种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投入到军事行动中去的做法更能造成经济的崩溃。全面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产生了一种胜利者在战争结束的谈判中更缺乏弹性的倾向;曾经艰苦奋战的人们觉得很难宽厚地对待他们的敌人,寻求报复经常会引发新的紧张,这种紧张很快直接导致新的冲突。战争引发的情绪和混乱局面也会导致国内新的暴力行动。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l)根据材料,指出“全面战争”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一战后的史实,分析“全面战争”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摺》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贞观初年,玄奘在苦心钻研佛学中,发现当时国内佛教经论的体系杂乱,有些问题各家说法颇多分歧。玄奘听说天竺(古印度)地方有很多佛经,于是决心西游,“以问所惑,以释众疑”。
唐初,西行之路出玉门关后分南北二路,北路由天山南麓过葱岭,南路由昆仑山北麓向西过葱岭,玄奘选择了北路,他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归国后,玄奘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汉文译成梵文,如老子《道德经》,《大乘起信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西行取经成功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西行取经的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6题)

6.
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雅典
A. 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
B.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 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D. 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7.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至今,共通过了27项修正案。186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或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2009年l月奥巴马在林肯雕像下发表了被戏称为在林肯怀中的演讲。这一情景是对这条修正案最好的注脚。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奥巴马和林肯一样都是美国伟大的总统
B.美国的民主制度在不断修正中日臻完善
C.废除奴隶制后黑人和白人一样有当总统的权利
D.奥巴马能够当选总统是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结果
8.
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垄断资本的膨胀
D.资本输出的带动
9.
李鸿章在两江总督任上开设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左宗棠则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在各个地区性集团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合作和协调,即使这些大员调任他所,他们继续与从前创办的企业保持着私人联系。材料意在说明在洋务运动中
A.军工企业成权力根基B.企业运作老式落后
C.地方官员腐败无能D.企业管理程序混乱
10.
“吾以为国体与政体本绝不相蒙,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政体于其上,此吾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材料表明梁启超旨在
A.维护君主立宪制B.渐进式变革制度C.实现宪政体制D.建立民主共和制
11.
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开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