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0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比较
(指数:1871年~1873年=100)单位:百万元
年份
出口
指数
进口
指数
出超(+)或入超(-)
1871~1873
110
100
106
100
+4
1881~1883
108
98.2
126
118.9
-18
1891~1893
167
151.8
219
206.9
-52
1901~1903
311
282.7
473
446.2
-162
1909~1911
579
518.2
702
662.3
-132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进口商品
年代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器材;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93
0.6
-
7.8
8.4
13.0
78.6
91.6
1903
0.7
-
14.3
15.0
22.3
62.7
85.0
1910
1.5
01
16.0
17.6
17.0
65.4
82.4
出口商品
时间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1893
15.6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4
17.2
11.9
32.9
6.8
1910
39.1
0.7
13.1
14.7
28.3
8.0
 
 
——材抖均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本质意义。
2.
传统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利”视作“时之大义”。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商人主张“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义利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7分)
4.
选做题二:(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南方各州人民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将遭到危险。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
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己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利不受侵犯,乃是我们的政治结构赖以完善和得以持久的权力均衡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
材料二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宪法明确赋予我的责任,坚决负责让联邦的一切法令在所有各州得以贯彻执行。
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尽管目前的情绪有些紧张,但决不能容许它使我们之间的亲密情感纽带破裂。
——上述材料均摘自1861年3月4日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说
(1)林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一就职演说?从内容看,表达了林肯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2.单选题(共8题)

5.
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判断
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
B.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
C.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
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
6.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7.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8.
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l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
1900年
68
118.2
 
A. 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B. 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
C. 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
9.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可以得出
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
C.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0.
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
A. 直接源于新航路开辟
B. 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
C. 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
D. 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11.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2.
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1880年的14万件上升到1907年的35万件,德国从1900年的9000件上升到1910年的1.2万件。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80%~97%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承担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家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
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

3.选择题(共4题)

13.下列对“热胀冷缩”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为合理的是()
14.下列对“热胀冷缩”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最为合理的是()
15.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