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八校2018届高三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09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
1949年~1958年
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别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汽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1959年~1978年
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1978年~1990年
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
1990年~2000年
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
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或外放到各地的各级官员,大多存在有异地住房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一应家具杂用亦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顏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一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私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古成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摘自《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摘自《开罗宣言》(194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实现长久和平,《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哪些现代国际关系准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共16题)

4.
古代世界,等级制度或私有制的国家中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约束大多局限在同等级之间的联姻,但古代雅典则规定了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而且他们的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这些规定
A.保证了雅典公民血统的纯洁性
B.表明雅典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
C.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
D.表明农业是雅典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
5.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理解最全面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公民人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6.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立宪制和议会制
C.君主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共和制
7.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独裁的决策特点相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德国是通过铁血手段实现国家统一
B.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帝国具有特殊地位
C.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相对于王权议会权力较小
D.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是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8.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9.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A.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C.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D.―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可
10.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他在一份口述给基辛格的备忘录中又再次强调:“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刻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正常化已是大势所趋
B.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客观条件已具备
C.西方遏制中国的阵营开始瓦解
D.美国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立场改变
11.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12.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13.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不固定性对立性
B.松散性对立性
C.不固定性松散性
D.松散性契约性
14.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B.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C.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D.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15.
意大利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联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主要说明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16.
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寓,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两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17.
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
A.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B.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
C.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其核心是在内地建设一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并将东部部分重工业企业内迁。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A.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
B.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C.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D.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19.
《新全球史》中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
A.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
B.战时高效的交通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