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08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1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其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为日文中的“蒸汽船”的谐音)
——日本民间歌谣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音qīn,比喻事业蒸蒸日上)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日本民间歌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所描述的事件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呈现“富强之势”的原因及其结果。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3年10 月6 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 月10 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8分)
5.
材料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也是美国海军一个著名战例。战役双方参战航母:日军4艘,美军3艘。各类巡洋舰和战列舰舰船:日军7艘,美军25艘。各类军用飞机:日车264袈航母舰裁飞机,美军402架飞机(含230架航母舰栽飞机加172架陆基飞机)。
中途岛战役双方损失情况,日军:4艘航母、三隈号重巡洋舰沉没,损失332架军机(包括备甩机),3,。57人阵亡,其中110名飞行人员。美军:“约克城”号航母、哈曼号驱逐舰沉没,损失98架军机,307人阵亡,其中172名飞行人员
——《中途岛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战役的背景和日美双方的各自优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战役的影响。

2.单选题(共7题)

6.
***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7.
(题文)《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外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欧共体的出现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
8.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国际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阅读下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
A.殖民霸权的建立
B.垄断程度较高
C.封建因素的铲除
D.欧亚移民涌入
10.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农民负担减轻
11.
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改变“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下列图片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A.
B.
C.
D.
12.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