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2015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90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1

1.简答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期间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延长的16世纪扩张”实际上是从15世纪初开始的,它持续到17世纪乃至18世纪。这次扩张……中国等主要亚洲国家,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贸易都迅速增长,收入和消费也可能迅速增长。在政治上,这次扩张表现为中国明—清帝国等亚洲主要国家的兴盛。……最终,中国成为最大的白银“秘窖”。由于中国具有相对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吸储了更多的白银。但是,中国和其他地方一样,新增的货币造成了有效需求的增长,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从而支持了人口的增长。但是在政治经济体不够灵活、缺乏扩张能力的地方,生产的增长跟不上货币供给的增长,货币供给的增加就未能促进生产、消费以及人口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增长促成了通货膨胀。欧洲就是这种情况。

——摘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5世纪西欧扩张开始的事件及对世界的影响?请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虽强盛但没能实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3.单选题(共10题)

4.
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人员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①英国首相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主席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
A. “光荣革命”
B. 《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
6.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
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B.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8.
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
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9.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认识
A.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B.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影响
C.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
D.彻底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
10.
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不包括(   )
A.木户孝允B.西乡隆盛
C.大久保利通D.伊藤博文
11.
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殴”。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2.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D.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13.
下列对越南战争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
B.对美国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C.是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局部战争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4.选择题(共2题)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