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材料有的历史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与“现代”这两个历史开端时,提出了“两炮论”:
第一炮——l840年,英国依仗“坚船利炮”将中国由“古代”打入‘近代”。
第二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中国由“近代”引向“现代”。
在持“两炮论”的学者看来,中国不是自行走向近代和现代的,而是被外国“轰入”了近现代
——摘编自朱未维铮《重读近代史》
运用中国史的史实,对“两炮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两炮论”的整体或任一方面进行合理论证;也可以对“两炮论”进行修正、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格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的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
材料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六科科臣检举,六科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内阁检举。“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它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作用。
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3.单选题- (共6题)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④其共和制的确立深受启蒙运动思想的重要影响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英烈来源 | 八路军 | 新四军 | 东北抗日联军 | 中共党政人员 | 国民革命军陆军 | 外箱抗日英烈 | 其他群体和个人 |
所占比例(%) | 32 | 9 | 7 | l0 | 29 | 0.03 | 12.97 |
A.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B.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华援助较少 |
C.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态度较消极 | D.国民党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
A.表明宪政建设步入成熟阶段 |
B.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C.实现了各项路线的拨乱反正 |
D.成为开辟中国特色道路的起点 |
年份、地位 | 对外贸易总额 | 外商直接投资 | 外汇储备 |
1992年 | 1600多亿美元 | 100多亿美元 | 不足200亿美元 |
2011年 | 3.6万多亿美元 | 1160亿美元 | 3.2万亿美元 |
地位 | 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 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 居世界第一 |
A.进行了体制创新 | B.开展了和平外交 |
C.具有广阔的市场 | D.劳动力资源丰富 |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
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
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
4.选择题- (共3题)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有了更严格的法律依据.
①为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煤炭进行{#blank#}1{#/blank#}处理(填专有名词),同时对燃煤的烟气进行{#blank#}2{#/blank#}处理(填专有名词),防止造成雾霾天气.
②含铬元素的废水必须治理达标.某兴趣小组处理含Cr2O72﹣的废水的方法是用(NH4)2Fe(SO4)2将其还原为Cr3+,再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写出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的离子方程式:{#blank#}3{#/blank#};该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因含有大量{#blank#}4{#/blank#}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1:4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CH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5{#/blank#}.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有了更严格的法律依据.
①为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煤炭进行{#blank#}1{#/blank#}处理(填专有名词),同时对燃煤的烟气进行{#blank#}2{#/blank#}处理(填专有名词),防止造成雾霾天气.
②含铬元素的废水必须治理达标.某兴趣小组处理含Cr2O72﹣的废水的方法是用(NH4)2Fe(SO4)2将其还原为Cr3+,再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写出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的离子方程式:{#blank#}3{#/blank#};该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因含有大量{#blank#}4{#/blank#}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1:4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CH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5{#/blank#}.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有了更严格的法律依据.
①为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煤炭进行{#blank#}1{#/blank#}处理(填专有名词),同时对燃煤的烟气进行{#blank#}2{#/blank#}处理(填专有名词),防止造成雾霾天气.
②含铬元素的废水必须治理达标.某兴趣小组处理含Cr2O72﹣的废水的方法是用(NH4)2Fe(SO4)2将其还原为Cr3+,再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写出用氨水将Cr3+转变成难溶的Cr(OH)3的离子方程式:{#blank#}3{#/blank#};该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因含有大量{#blank#}4{#/blank#}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1:4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CH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5{#/blank#}.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