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创造了光荣的文明,但是与此同时,欧洲人的短视(或称浅见)——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外交活动中的互相鄙视和不妥协、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是酿成欧洲文明灾难的原因之一,由此警示后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进步意识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三: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凡尔赛和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斯宾格勒认为一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他给我们以哪些忠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原因是什么?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人创造了光荣的文明,但是与此同时,欧洲人的短视(或称浅见)——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外交活动中的互相鄙视和不妥协、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是酿成欧洲文明灾难的原因之一,由此警示后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进步意识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三: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 国 别 | 减少比例 |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 欧洲列强 | 约1/5 |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 英国 | 1/2 |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 法国 | 1/3 |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 德国 | 完全停止出口 |
……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凡尔赛和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斯宾格勒认为一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他给我们以哪些忠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原因是什么?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0题)
3.
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应“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国家政府日常运作”的思想逐渐消失了,议会”承担起了支付政府日常经费的责任”。这一变化有助于
A.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 B.确保王室巨额消费支出 |
C.强化国王对议会的依赖 | D.加强议会对政府的控制 |
5.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
6.
下表
推动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 事件 |
1947年5月22日 | 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
1947年6月5日 |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
1949年4月4日 | 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
推动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 |
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 |
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 |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
7.
(题文)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国共内战扩大 | B.朝鲜战争爆发 | C.越南战争升级 | D.中苏结成同盟 |
8.
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
A.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 | B.统治集团的态度 |
C.在世界市场所处的地位 | D.海上力量的强弱 |
10.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有
①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地位不断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力
③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增强
④部分藩主主张反对幕府统治
①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②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地位不断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力
③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增强
④部分藩主主张反对幕府统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
C.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 |
D.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12.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4.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