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1)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4分)
“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2)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解读。(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3)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8分)
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示例: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一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⑴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2分)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⑵ 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4分)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⑶ 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6分)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蓬勃开展。围绕“大学和宗教改革的关系”,自拟论题,并从下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最少运用三则材料。)
中世纪 | 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等,使用教会的通用语言拉丁语。由于课程和语言相似,学生与教师常在不同国家大学间流动。 |
16世纪 | 维登堡大学的大多数师生支持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维登堡大学教授将日心说印刷出版。 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等前往。 |
莱比锡大学是反对路德主义的中心。 | |
新旧教派都认识到了大学的重要性。德意志新建了9所大 学,开设人文主义和宗教两类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 |
2.单选题- (共32题)
①拿破仑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②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经济根源
③《人权宣言》是革命的重大贡献 ④大革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意志 |
A.维新义和团 | B.维新新政 |
C.新政预备立宪 | D.太平天国义和团 |
①“凡百举措”是指清末新政 ②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走向现代化
③法国现代化的历程曲折艰难 ④梁启超希望我国从西方得到借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 材 料 | 结 论 |
A |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记载,一位老人用牛车拉炭去长安,在“市南门外”休息 | 晚唐时期,坊市制度已崩溃 |
B | 清前期,对外实行一口通商的政策 | 中外贸易日益萎缩 |
C | 为便于戴军帽和打仗,清末部分新军士兵剪掉了发辫 | 剪发辫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
D | 1941年,日本因陆军兵力受困于中国而放弃进攻苏联 |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A.A | B.B | C.C | D.D |
A.1931年 | B.1945年 | C.1949年 | D.1954年 |

①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得益于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
④直接推动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①属于官营手工业
②产品主要用于皇室日用
③采用机器化生产
④产品主要用于朝贡贸易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①该洲指美洲
②该洲居民比例变化始于新航路开辟
③火车的发明推动了这一变化过程
④黑奴贸易盛行影响了该洲居民比例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万两 | 77% | 969万两 | 23% | | | 4250万两 | 100% |
1885 | 3071万两 | 40% | 3923万两 | 51% | 714万两 | 9% | 7708万两 | 100% |
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 | 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 |
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 | 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
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④“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
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
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
A.人文主义 | B.理性 | C.自由主义 | D.法律 |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
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 |
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
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 |
A.达尔文 | B.牛顿 | C.爱因斯坦 | D.李四光 |
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
B.普及宪政常识,但导五四运动 |
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
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
A.“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 |
B.“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所创” |
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D.“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A.洛阳 | B.成都 | C.杭州 | D.广州 |
3.选择题- (共21题)
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别经过时间t0和4t0,速度分别达到2v0和v0时撤去F1、F2,甲、乙两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2年6月9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 尾事故.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 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2012年6月9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 尾事故.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 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1990年3月,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其直径2R=32km,如该小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的密度相同,则对该小行星而言,第一宇宙速度为多少?
(已知地球半径R0=6400km,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8km/s)
如图甲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0,线圈面积S=200cm2,线圈的电阻r=1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求:
如图所示,质量m1=0.1kg,电阻R1=0.3Ω,长度l=0.4m的导体棒ab横放在U型金属框架上.框架质量m2=0.2kg,放在绝缘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相距0.4m的MM′、NN′相互平行,电阻不计且足够长.电阻R2=0.1Ω的MN垂直于MM′.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5T.垂直于ab施加F=2N的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始终与MM′、NN′保持良好接触,当ab运动到某处时,框架开始运动.设框架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如图所示皮带转动轮,大轮直径是小轮直径的2倍,A是大轮边缘上一点,B是小轮边缘上一点,C是大轮上一点,C到圆心O1的距离等于小轮半径.转动时皮带不打滑,则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blank#}1{#/blank#},B、C两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B:aC={#blank#}2{#/blank#}.
如图所示皮带转动轮,大轮直径是小轮直径的2倍,A是大轮边缘上一点,B是小轮边缘上一点,C是大轮上一点,C到圆心O1的距离等于小轮半径.转动时皮带不打滑,则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blank#}1{#/blank#},B、C两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B:aC={#blank#}2{#/blank#}.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氡原子核( Rn),由于衰变,它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放出一个粒子,此粒子的径迹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互外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42:1,如图所示.则氡核的衰变方程应是(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