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大事记
材料:1919年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月18日 | 中国代表顾维钓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
2月28日 | 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僵局。 |
3月31日 | 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
4月6日 | 《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
5月2日 |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
5月4日 | 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 |
6月3—7日 |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 |
7月6日 | 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
8月 |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
9月 |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9月25日 |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
1月12日 | 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
本年 |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 |
——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进行解读,须全面准确,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德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法已经崩溃,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朝廷连年对藩镇用兵,中央财税入不敷出。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先后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征敛搜刮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税制度的进一步混乱。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新的赋役制度终于出台,这就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形势下中央与地方在财税分配上的矛盾,重新划定了中央与地方税收的比例,也确定了以土地为主要征收对象的基本原则,被视为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改革的影响。
材料:唐德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法已经崩溃,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朝廷连年对藩镇用兵,中央财税入不敷出。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先后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征敛搜刮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税制度的进一步混乱。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新的赋役制度终于出台,这就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形势下中央与地方在财税分配上的矛盾,重新划定了中央与地方税收的比例,也确定了以土地为主要征收对象的基本原则,被视为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
——摘编自宁欣《唐德宗财税改革为何困难重重》
请回答:(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改革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为尽国民天职,陈嘉庚主动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并首先认购10万元。国民参政会召开期间,他致电“在敌寇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之后还大胆地指责国民党对汪精卫投降活动的纵容态度。***题词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年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集资创办的《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1949年陈嘉庚决定接受***的邀请,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和陈嘉庚精神的实质。
材料: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为尽国民天职,陈嘉庚主动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并首先认购10万元。国民参政会召开期间,他致电“在敌寇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之后还大胆地指责国民党对汪精卫投降活动的纵容态度。***题词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年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集资创办的《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1949年陈嘉庚决定接受***的邀请,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摘编自《陈嘉庚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和陈嘉庚精神的实质。
3.单选题- (共8题)
5.
据学者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收支与通胀情况如下表所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收支及通胀情况统计表(单位:百万元法币)
| 战争开支 | 收入 | 零售价上扬(%) |
1937 | 1,167 | 870 | (开战后头九个月)29 |
1941 | 10,933 | 2,024 | 173 |
1945 | 1,268,031 | 216,519 | (至8月)251 |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人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 |
B.盟国援助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关键 |
C.后方经济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 |
D.财政缺口放大使得战局日趋恶化 |
6.
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
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
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
8.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
10.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ll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出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
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 |
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
11.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