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19世紀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 下表是19世紀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 | 流行词汇 |
1840—1912 |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
1912—1949 |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
1949—1978 |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
1978年以 |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网…… |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道家著作《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閤而不明,郁而不发”,虽然内圣外王是由道家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和“外王”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与柏拉图的主要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道家著作《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閤而不明,郁而不发”,虽然内圣外王是由道家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和“外王”在不同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統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无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这个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当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时,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儒家“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那么怎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将这种道德思想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才能把这种道德思想落实到现实之中。这种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最好的例子就表现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上。孟子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认为个人修养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在东西方文化中,“内圣外王”与“哲学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二者发轫早,源流长,影响深远。“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也是柏拉图一生的信念。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一乌托邦愿景,影响一代又一代西方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較乃师更为现实,但是也没有绕过“哲学王”……谁可以“内圣外王”,谁能成为“哲学王”?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毫无疑问,这是精英主义。由精英统治“庸众”。东方则不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无所谓贤或者不肖,是不为非不能,不仅告诉你可以成为智慧人,而且告诉你方法,比如慎独修身。所以东方无所谓精英,只有士大夫,不是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而是引导群众,发智明德,使努力向学,大家一齐动手,最终天下大同…——摘编自《联合参谋学院》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是怎样表现“内圣外王”的。(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与柏拉图的主要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以关中为腹心,朝廷消费浩大,物产不足供应,不得不依赖江南漕运。安史乱后中原残破,赋入甚微,而运河又因战乱失修,运输成本大增,运量大降。代宗初即位时,长安斗米价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郊农搓谷穗以输官。刘晏根据运河各段水情特点及船夫对航道熟悉情况,采用分段转输之法,又制造专门船只,改进造船材料,用盐利雇船工专司行船,并调军队押运,终使成本降低,安全系数及运输效率大为提高。由京师至各地巡院遍设“疾足”(情报员),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备以调节丰歉,丰则入籴,贱则入粜,以防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官府又从中获利,此名为“常平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推行理财措施的意义。
材料 唐以关中为腹心,朝廷消费浩大,物产不足供应,不得不依赖江南漕运。安史乱后中原残破,赋入甚微,而运河又因战乱失修,运输成本大增,运量大降。代宗初即位时,长安斗米价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郊农搓谷穗以输官。刘晏根据运河各段水情特点及船夫对航道熟悉情况,采用分段转输之法,又制造专门船只,改进造船材料,用盐利雇船工专司行船,并调军队押运,终使成本降低,安全系数及运输效率大为提高。由京师至各地巡院遍设“疾足”(情报员),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备以调节丰歉,丰则入籴,贱则入粜,以防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官府又从中获利,此名为“常平法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推行的理财措施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推行理财措施的意义。
3.单选题- (共9题)
4.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A.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C.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
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
5.
晚清时期,“农村共同体松散了:宗族内部互相救助的组织的活动范围缩得更小了……社会机构受到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开始逐渐瓦解”。据此可知
A.清廷覆灭导致传统社会湮灭 |
B.政治制度改革能够维持社会稳定 |
C.民众起义难以维持社会稳定 |
D.义和团运动标志着农村开始瓦解 |
6.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
C.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恶果 |
D.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 |
8.
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
B.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
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
9.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借文学艺术讽喻教会腐败 |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
C.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
D.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
10.
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 |
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 |
C.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
D.坚持文明优越理论 |
11.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组成社会是为了安全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
A.纠正进化论的错误 |
B.丰富进化论的内涵 |
C.谋求国人安全利益 |
D.激励国人自立自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