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99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联合国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时间
相关内容
1945年10月24日
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6年1月10日
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消除原子能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50年7月7日
在美国主导下,成立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1956年11月1日
讨论苏伊士运河危机问题。11月5日会议决定设立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紧急部队(紧急部队)。
1968年6月12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呼吁各国批准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大会投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12月18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公民价值观。
1996年9月10日
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开放性签署
2010年7月2日
大会创立了联合国妇女署,负责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方面的工作
 
请依据材料提取信息,确立两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题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影响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文献通考·田赋考》对两税法做了如下描述:
“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凡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户籍),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标准)。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处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之。遗黜陟使,按谙道丁产等级,免鳏寡孤独不济者。敢加敛”,以枉法论。”
(《历代田赋之制》——德宗时杨炎为相条)
(1)依据材料,概括杨炎税制改革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炎税制改革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左宗棠
材料二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866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力保新疆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位列四大名臣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3.简答题(共1题)

5.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了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坍塌鲜边防从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关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 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记录?关于事件的起因,三方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当事方的影响?

4.单选题(共17题)

6.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B.不予受理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7.
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
A.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C.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
D.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8.
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9.
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
C.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10.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
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
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11.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这二十四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不属于九十代法制建设成就是:
A.《行政复议法》
B.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C.《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2.
下图是一张当年台胞回内地所持的台胞证。新华社在1987年11月4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此证此景说明
A.九二共识是这一情景的重要推力
B.反映了两岸互访的迫切心情
C.两岸同属一中已成为双方共识
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13.
下图为2009年2月24日下午,“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舰载直升机从当天上午刚刚驱离海盗船艇袭扰、成功解救的意大利商船“M.T.LIA”号上空巡逻后返回。亚丁湾护航
A.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使中国与意大利形成了战略性伙伴关系
C.目的是打击中东地区的ISIS恐怖组织
D.彰显中国履行职责和反恐的外交政策
14.
美国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南京大屠杀刚刚发生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报道了日军的暴行,激起了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日情绪。冷战开始后,南京大屠杀神秘地从美国国民的视野中消失了几十年。这表明
A.美国政府希望民众珍惜和平局面
B.冷战开始后美国敌视苏联
C.美国采取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政治导向影响了與论宣传
15.
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
B.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最迟在宋代棉纺织使用了纺车
D.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16.
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元年(1567),首次颁布《户部库藏钱法》:“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此举说明:
A.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
B.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
C.政府注意规范商业经营形式
D.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17.
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D.租佃经济发展
18.
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B.国际贸易的发展
C.机器生产使茶叶产量提高
D.咖啡等新饮品的冲击
19.
本杰明·迪斯累里曾在其小说《西比尔》中强调了这些阶级的生活是多么不同、多么互不相关:“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象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这种情况
A.使社会出现新的种族
B.导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裂
D.动摇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20.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B.英国科学进步的速度加快
C.英国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D.科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2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A.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B.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吹响了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之路,它以川皖为试点进而推广全国,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
D.鼓励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