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99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如果说伏尔泰是一位并不太成体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用一种模糊不清、主要是反思的方式写作,那么与他们不同,狄德罗是各位哲学家中最具纲领性的一位。他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撰稿人。《百科全书》力图把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予以总结和传播。书中文章悉由当代各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撰写,1751﹣1772年间出版共17卷,另有11卷插图。他希望它能够“改变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他认为对所有的传统信仰都应该“不惜情面的予以全面审查”。该书畅销一时,重印多次,大大有助于启蒙思想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并概括《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
(2)如何理解狄德罗是一位“最具纲领性”的人物?
2.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官……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清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买卖的放开,将人口与土地绑缚在一起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政府收入。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董之燧提出“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同年在广东先试行,并由此拉开了全国“摊丁入亩(地)”改革的序幕。……大规模开展是在雍正年间。……此后,“地丁合一”基本上成为了全国统一的赋税制度。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经济改革的意义。
3.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和孤立主义思潮对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影响很大,罗斯福在就职前出版的《向前看》一书中,明确申明:“不要也不应该将美国拖进欧洲或任何地方的政治争论中。”……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并不是不想参战,有的垄断集团就认为,在欧亚两洲发动战争和实行经济军事化是美国摆脱危机的出路,但何时参战能最大限度的捞取好处,这需要仔细考虑、斟酌……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美国人就起来反对美国卷入欧洲战争。……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下,美国在推行绥靖的同时宣布中立,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在国际关系中的有利地位与交战国双方进行贸易往来,大发横财。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才对日宣战。
——摘编自薛艳萍《论二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在二战前期保持中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4.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一规定
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
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
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
5.
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港(史称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CHIHYü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对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极为珍贵。以下关于这一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完全确立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使清政府改变传统的经济政策
D.表明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6.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
B.“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中美苏关系的影响
7.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8.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根源于小农经济占主导
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D.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9.
1832年《曼彻斯特卫报》报道:“英国的制造业体系和在这一体系创建大城镇的惊人速度都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地理大发现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0.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1.
“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观点见于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理想国》
D.《纯粹理性批判》
12.
下图是1864年至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情况。由此可以看出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政治文明发展的渐进性曲折性
C.君主观念逐渐淡化直至被抛弃
D.民族危机程度直接影响着民主思想的宣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