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9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2/10

1.简答题(共2题)

1.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新约中,耶稣多次谈到财富……如:“不要为你们自己积累财宝于地上。”“一个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人……你不能既服侍上帝,又服侍金钱。”又如:“我向你们保证: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是非常难的。我再重复一遍;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要难得多。”
——林中泽《基督教的安贫乐道与早期耶稣会的财富观》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洛斯基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材料三
为私人利益辩护,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基督教的财富观。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200字左右)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版。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3.
王安石的“青苗法”一直备受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介甫令(县令)吾浙之鄞(宁波),鄞滨海,其民冬夏乘筏采捕为生。有田率夺山麓……故民得指田为质,以货豪右之金。豪右得乘急重息之。介甫特出官钱,轻息以贷。至秋则田亩之入,安然足偿。所谓青苗法也。于鄞实善政,及为相,必欲推而遍于天下,则非矣。鄞人至今德之,立祠陀山下,神亦至灵。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
材料二以余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之事验之,則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史,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朱子文集》
材料三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软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还贷,又让富户与不同等级的农户结为利益共同体,由富户提供担保或抵押。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简析青苗法“于鄞实善政”的原因,并指出王安石将青苗法推行全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改革成功的因素。

3.单选题(共13题)

4.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为了正当执行司法和分配权威,有必要使公民们熟悉彼此的性格。否则在运用权威及执行司法两方面都会接着产生许多恶果,因为作为武断的决定是不公正的,而在人口过多的情况下又必然会这样。”这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
A.城邦制度利于公正
B.运用权威徇私枉法
C.执行司法有失公平
D.民主政治有形无实
5.
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6.
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
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7.
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
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
8.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9.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这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
A.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B.促进各种文化趋向一致
C.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发展
D.实现各国地位真正平等
10.
1946年4月,杜鲁门发表演讲:“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孳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仲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
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
C.以帮助盟友为义务
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
11.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12.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 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13.
《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能够再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
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14.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15.
《西方文明史》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椐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神曲》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人间喜剧》
16.
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采,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