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 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 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年8月9日报道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已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 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 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 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年8月9日报道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已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 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6世纪20~30年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浪潮波及不列颠孤岛。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准亨利八世(1491-1547)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在这场运动中,民族感情激励着英国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支持英王。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而且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发展。改革伊始,亨利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对英国天主教会特权加以限制。1531年2月,亨利召集主教会议,迫使他们接受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唯一的至尊领袖。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亨利被赋予了最高的和最充分的教会管理权。此外,议会还颁布法案,禁止主救将上任首年俸禄、年贡和十一税上交教廷,查封修道院财产,从经济上割断英国天主教会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但从信仰上而言,亨利八世原本是个正统的天主教徒和天主教“信仰的保卫者”,根本反对马丁·路德等外来的新教信仰对其臣民的精神冲击,所以他根本无意改革天主教教义和礼仪,甚至还反对和阻止这种改革。
——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16世纪20~30年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浪潮波及不列颠孤岛。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准亨利八世(1491-1547)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在这场运动中,民族感情激励着英国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支持英王。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而且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发展。改革伊始,亨利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对英国天主教会特权加以限制。1531年2月,亨利召集主教会议,迫使他们接受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唯一的至尊领袖。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亨利被赋予了最高的和最充分的教会管理权。此外,议会还颁布法案,禁止主救将上任首年俸禄、年贡和十一税上交教廷,查封修道院财产,从经济上割断英国天主教会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但从信仰上而言,亨利八世原本是个正统的天主教徒和天主教“信仰的保卫者”,根本反对马丁·路德等外来的新教信仰对其臣民的精神冲击,所以他根本无意改革天主教教义和礼仪,甚至还反对和阻止这种改革。
——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影响。
3.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甲午战后,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更为激烈,双方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加剧。英国为了牵制俄国的扩张,巩固其在巴尔干、中亚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全面承认日本在韩国以及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1902年双方签订《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1904年2月8 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率舰偷袭旅顺俄国军港,同时陆军迁往韩国仁川,此后双方正式宣战。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终于在1905年1月占领旅顺。3月,双方在奉天(今沈阳) 展开规模最大的会战,日军很快占领奉天。在海上,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几乎全歼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1905年9月,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合约》,合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优越地位,俄国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并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王新生《日本简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材料 甲午战后,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更为激烈,双方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加剧。英国为了牵制俄国的扩张,巩固其在巴尔干、中亚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全面承认日本在韩国以及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1902年双方签订《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1904年2月8 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率舰偷袭旅顺俄国军港,同时陆军迁往韩国仁川,此后双方正式宣战。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终于在1905年1月占领旅顺。3月,双方在奉天(今沈阳) 展开规模最大的会战,日军很快占领奉天。在海上,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几乎全歼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1905年9月,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合约》,合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优越地位,俄国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并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王新生《日本简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4.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清末合肥西乡人。1884年,中法战争的战火烧到祖国宝岛台湾,刘铭传临危受命,领导台湾军民成功地进行了抗法保台反侵略战争。1885年,清廷颁旨,使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而刘铭传则被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此后,刘铭传大刀阔斧地在台湾进行了各项建设和改革事业。
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查勘,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者一贯采取歧视和隔离政策——将其蔑称为“番”,致使原住民和汉族民众之间尖锐对立。刘铭传总结了前人“理番”的经验救训,采取了“以抚为主,以德服番”的方针。同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今地方官府对于番民“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他在任台湾巡抚期间大力兴办和整顿各种实业,其中最著名的为基隆煤矿。交通方面也发展迅速,最值得称道的是台湾铁路的修建。刘铭传提议修建台湾铁路,经过将近四年的艰苦施工,台北至基隆段铁路于1891年竣工通车。
——《刘铭传与台湾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建省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对台湾作米的贡献。
材料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清末合肥西乡人。1884年,中法战争的战火烧到祖国宝岛台湾,刘铭传临危受命,领导台湾军民成功地进行了抗法保台反侵略战争。1885年,清廷颁旨,使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而刘铭传则被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此后,刘铭传大刀阔斧地在台湾进行了各项建设和改革事业。
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查勘,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由于过去封建统治者一贯采取歧视和隔离政策——将其蔑称为“番”,致使原住民和汉族民众之间尖锐对立。刘铭传总结了前人“理番”的经验救训,采取了“以抚为主,以德服番”的方针。同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今地方官府对于番民“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他在任台湾巡抚期间大力兴办和整顿各种实业,其中最著名的为基隆煤矿。交通方面也发展迅速,最值得称道的是台湾铁路的修建。刘铭传提议修建台湾铁路,经过将近四年的艰苦施工,台北至基隆段铁路于1891年竣工通车。
——《刘铭传与台湾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建省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对台湾作米的贡献。
3.单选题- (共8题)
5.
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在一个演讲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亚里士多德也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对他们两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古希腊:
A.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
C.全体公民直接管理国家 |
D.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
6.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作了这样的规定: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并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关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改革没有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 | B.选举存在财产差别 |
C.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 D.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建国初期起到治国安邦总章程作用 |
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8.
据统计,1950年至1970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至6%;1971年至1975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3.7%;1976年至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半是2.7%。针对苏联这种状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从1950年到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
B.苏联当时政治体制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
C.材料体现的这段时期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
D.这段时期苏联总共经历过三位领导人 |
9.
西汉的律法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隋唐律法规定工商之子不当仕;明朝的律法规定普通百姓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布料的衣服,而商贾只能穿绢和布两种布料的衣服。这说明
A.明令禁止经商 | B.反腐倡廉 | C.等级观念严重 | D.政府用政策干预社会经济 |
10.
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学者狄米斯托克利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以下史实跟材料观点比较贴切的是
A.15~17世纪,是世界范围内海洋国家崛起的世纪,中国恰在此时形成了封闭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海洋政策 |
B.1588年,荷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海上强国 |
C.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同时,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
D.18世纪英国能成为“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和海上霸权是其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 |
11.
1840年中国GDP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额的30%以上,却被一支只有4000人的英军打败。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当时日本的五倍,却在甲午战争中败北。1900年中国GDP仍居世界第三,却被几万人的八国联军攻陷京城烧杀抢掠。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中国近代战败的原因是
A.中国当时政治结构落后 |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
C.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 | D.外国资本主义强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