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图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斯城。北美殖民地居民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是为了逃避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或者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他们驱逐或屠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闽粤移民与西欧移民迁移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欧移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斯城。北美殖民地居民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是为了逃避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或者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他们驱逐或屠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闽南及粤东地区人多地狭,田少山多,所以尽管禁令森严,福建沿海的闽南人还是向台湾偷渡不绝,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被承认完全合法。移民开禁以后,大批闽粤移民纷纷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居民除土著外共有232443户、1901833口,一百余年增长了近十倍。明末以来,台湾西部、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先后得到开发。台湾向大陆输出米、糖、硫黄、藤条等,由大陆输入日用百货,大洋贸易的转运经济转变为两岸贸易。——据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成为17世纪西欧殖民对象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闽粤移民与西欧移民迁移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中、欧移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1979—1985年,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制度出现曲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材料: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1979—1985年,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制度出现曲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2题)
5.
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并且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一次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这是因为改革( )
A.使雅典公民权得到扩大 | B.缓解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
C.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6.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一定的民主和平等观念 |
B.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
C.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范 |
D.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
7.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某人挨着他人的土地筑短墙,他不得越界;他如果建围墙,则必须留出空地一尺;如果是建住所,则留出两尺;如果是挖坑道或沟,则留出的尺度应与挖掘的深度同。该规定
A.旨在维护平民的利益 |
B.有助于稳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
C.利于调解社会矛盾 |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
8.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 贵族阁员 | 非贵族阁员 |
1832~1866 | 64 | 36 |
1867~1884 | 35 | 23 |
1885~1905 | 40 | 29 |
1906~1916 | 25 | 26 |
1918~1935 | 25 | 82 |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
9.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
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
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
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
10.
《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苏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
C.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
D.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11.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


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 |
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
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 |
12.
1955年12月27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给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信中表示:“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当然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我极为重视的一种趋势”,“美国准备对任何旨在进一步加强欧洲一体化的有益建议表示欢迎”。美国的这一表态
A.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 |
B.对欧共同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
C.有利于推进德国统一进程 |
D.忽视了苏联对欧洲一体化的敌视 |
13.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城市——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络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在此,该学者主要是想说明城市经济的变迁
A.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
B.促使城市功能实现经济化 |
C.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业化 |
14.
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
A.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
B.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
C.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
D.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
15.
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
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
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 |
16.
(题文)(题文)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工业水平有所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的经济侵略对象发生转移
| 1699—1701 | 1772—1774 | 1804—1806 | 1834—1836 | 1854—1856 |
欧洲 | 83.6 | 45.0 | 37.3 | 36.3 | 28.9 |
美国、加拿大、西印度群岛 | 13.3 | 46.9 | 46.4 | 7 | 28.1 |
非洲、亚洲、拉美 | 3.1 | 8.1 | 16.3 | 29.0 | 43.0 |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工业水平有所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的经济侵略对象发生转移
17.
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
B.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
C.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
D.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
18.
下图是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发行法币的数额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法币发行 |
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 |
C.抗战期间日本对沦陷区疯狂的掠夺 |
D.法币的增发导致民族工业严重受阻 |
19.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
20.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
21.
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
22.
清人李渔在评论元代杂剧时说:“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由该评论可知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
C.元代杂剧缺乏精品 |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
23.
“怪石奔秋润,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晚唐诗人韩屋用生动的诗句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描述了该书法作品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下作品中与该书法作品书体一致的是


A.王羲之《兰亭序》 |
B.怀素《自叙帖》 |
C.颜真卿《祭侄文稿》 |
D.柳公权《玄秘塔碑》 |
24.
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
B.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
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
25.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邀请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演说指出铁幕背后的国家正受到苏联的侵略和控制,号召英美两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付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但是演说发表后,杜鲁门赶紧举行记者招待会,矢口否认自己与丘吉尔的演说有任何关系。杜鲁门否认的原因在于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
B.欧洲联合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 |
C.冷战时机尚未成熟 |
D.苏联实力尚未对美国构成威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