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既有主动地迁徙,也有被迫地迁徙,请选择其中两个地区,概括其人口迁移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既有主动地迁徙,也有被迫地迁徙,请选择其中两个地区,概括其人口迁移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轮船招商局创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这些特点形成原因。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 1901~1911年 | |
数量(家) | 资本额(万元) | |
纺织业 | 82 | 1332.1 |
缫丝业 | 70 | 556.9 |
面粉业 | 53 | 786.8 |
火柴业 | 28 | 130 |
水电业 | 60 | 3813.8 |
机器业 | 20 | 352.1 |
矿冶业 | 73 | 2272.9 |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轮船招商局创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这些特点形成原因。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连年的战争和兴作极大地消耗了国家储备,选成了“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的财政困难。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也为了“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汉式帝采取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均输平准,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新经济政策。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提出均输法,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这种办法,古人有所评论:“诸当所精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吏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又设平准法,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均输平准法的实质及作用。
材料连年的战争和兴作极大地消耗了国家储备,选成了“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的财政困难。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也为了“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汉式帝采取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均输平准,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新经济政策。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提出均输法,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这种办法,古人有所评论:“诸当所精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吏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又设平准法,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均输平准法的实质及作用。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末清初,明廷重臣洪承畴兵败被俘,初宁死守节,经清太宗反复劝降后降清。以下是对他的不同评价。
材料一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不可胜计。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功勋谅之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之于死后。今惟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变节)臣传一门。
——(清)《贰臣传表》乾隆上谕
材料二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管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民国)萧一山《清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乾隆皇帝、萧一山对洪承畴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历史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末清初,明廷重臣洪承畴兵败被俘,初宁死守节,经清太宗反复劝降后降清。以下是对他的不同评价。
材料一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不可胜计。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功勋谅之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之于死后。今惟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变节)臣传一门。
——(清)《贰臣传表》乾隆上谕
材料二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管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民国)萧一山《清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乾隆皇帝、萧一山对洪承畴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历史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5.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
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
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
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
6.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
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
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
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
7.
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讯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
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
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
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
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 |
8.
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接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 |
B.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
D.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 |
9.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IOOO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A.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C.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0.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 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 | 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11.
(题文)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
12.
一些学者认为,宋代中国发生了“商业革命”。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强制性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①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强制性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汉代,关中地区是全国粮食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元代江南水利专家周文英也说:“所谓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浙右。”材料反映了
A.江南耕种水田获利最多 |
B.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 |
C.浙右田肥水美富甲天下 |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4.
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 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 |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
15.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5倍。这种现象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
16.
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了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起了显著作用 |
17.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
C.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18.
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 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
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 | 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 |
19.
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
20.
据记载,1870年至1905年间美国钢铁工业的企业数目从1808家减至606家,而平均投资额却从15万美元增加到1 50万美元。材料现象说明
A.自由竞争体制得到推广 | B.社会生产的集中化加强 |
C.私人垄断资本走向衰落 | D.社会经济管理日益混乱 |
21.
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项目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
22.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
B.19世纪80年代 |
C.19世纪90年代 |
D.20世纪20年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