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8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状况: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出现的几个外交高峰期,并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在两个时期以上,信息明确,运用史实合理充分)
2.
(历史上重大改革)
忽必烈改制是蒙古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辽史》
材料二、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什么?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共7题)

4.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5.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断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前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6.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7.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是超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如同西方的两党政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实质就是政党政治、共同执政
D.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
8.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9.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0.
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B.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D.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3.选择题(共4题)

11.如图所示为一款扶手与车身固定的手推平板车,要实现扶手可翻倒与车折叠,扶手竖起后又能可靠固定,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12.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13.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14.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