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纪录片《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纪录片《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的“巨大差别”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谭嗣同辈“将其书节抄、散布”的原因。
材料一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与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的“巨大差别”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谭嗣同辈“将其书节抄、散布”的原因。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彦博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0
材料二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有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一些强行查封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怨声载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参
材料三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语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和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材料一彦博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70
材料二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有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一些强行查封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怨声载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参
材料三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语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和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简答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材料三: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的影响。
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材料三: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3题)
5.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
B.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
D.雅典对外战争频繁 |
6.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这直接说明罗马法
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 |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D.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
7.
19世纪初,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国王掌握一定行政权力 |
C.国王议会政府分权制衡 |
D.宪政制度之下依法行政 |
8.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9.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
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 |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四日 |
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四日 |
10.
1825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用15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
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然而仅
仅不到三年时间,他的“公社”就破产了。欧文这一实践失败主要是因为
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然而仅
仅不到三年时间,他的“公社”就破产了。欧文这一实践失败主要是因为
A.欧文的思想和实践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
B.“新和谐公社”的原则不代表社会的进步要求 |
C.欧文的思想和实践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
D.美国不适合建立“新和谐公社” |
11.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
B.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
C.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
12.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13.
据《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是 ( )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14.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6.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 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17.
2009年12月28日湖南人网站发表《浅议***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指出,“***制定政策的着跟点在于照顾和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其实行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切要害,对症下药,其调整政策的关键点在于不失时机,强力推进。”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作出红军长征的决策实行战略转移 | B.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
C.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 D.发动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决战 |
4.选择题- (共4题)
18.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 B.声音延长 |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19.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 B.声音延长 |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