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客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流转与包产到户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的意义
材料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客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流转与包产到户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尤其是君主之宪思想、“三权分立”以及“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包含了“权利”。“义务”等近代政治内容的“人民”一词,开始作为政治术语而流行。“人民”已经不再是潜惜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辛亥革命后,其有新含义的“人民”影响更为广泛。
将“人民”本义彻底颠覆的是孙中山先生:“专制国以人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今日我正为共和国,应以人民为主体。”“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区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上述例句中的“人民”含义与共古义已有很大差异,而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解释中,某些人已经不属于“人民”的范畴,这为日后***对“人民”的阐释理下了伏笔。
当时,与“人民”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国民”、“公民”。“参政权问题;凡生息于一国中者,苟及岁而即有公民之资格,可以参与一国政事;是国民全体对于政府所争得之自由也。……然希腊纯然贵族政体,所谓公民者,不过国民中一小部分,而共余农工商及奴隶,非能一视也。罗马所谓公民,不过其都会中之拉丁民族,而其攻取所得之属地,非能一视也。”“卢梭之言曰:‘主权不在于主治者,而在子公民,公民全体之意向,即主权也。社会之公民,常得使用其主权,持以变更现行之宪法,改正古来成法上之权利,皆性所欲’”。
——摘 编 自 万齐洲、 冯天瑜《“人 民”词义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民”一词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外历史上“人民”一词含义的演变趋势。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尤其是君主之宪思想、“三权分立”以及“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包含了“权利”。“义务”等近代政治内容的“人民”一词,开始作为政治术语而流行。“人民”已经不再是潜惜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辛亥革命后,其有新含义的“人民”影响更为广泛。
将“人民”本义彻底颠覆的是孙中山先生:“专制国以人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今日我正为共和国,应以人民为主体。”“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区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上述例句中的“人民”含义与共古义已有很大差异,而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解释中,某些人已经不属于“人民”的范畴,这为日后***对“人民”的阐释理下了伏笔。
当时,与“人民”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国民”、“公民”。“参政权问题;凡生息于一国中者,苟及岁而即有公民之资格,可以参与一国政事;是国民全体对于政府所争得之自由也。……然希腊纯然贵族政体,所谓公民者,不过国民中一小部分,而共余农工商及奴隶,非能一视也。罗马所谓公民,不过其都会中之拉丁民族,而其攻取所得之属地,非能一视也。”“卢梭之言曰:‘主权不在于主治者,而在子公民,公民全体之意向,即主权也。社会之公民,常得使用其主权,持以变更现行之宪法,改正古来成法上之权利,皆性所欲’”。
——摘 编 自 万齐洲、 冯天瑜《“人 民”词义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民”一词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外历史上“人民”一词含义的演变趋势。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清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职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老,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
——胡柄熊《南洋华侨殖民伟人传》
(1)根据材料,概括张琏的主要海外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琏的主要活动。
材料 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清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职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老,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
——胡柄熊《南洋华侨殖民伟人传》
(1)根据材料,概括张琏的主要海外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琏的主要活动。
4.
材料 一战的突然爆发,使欧成为一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绝大多数美关侨开始到美国驻欧州各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前示威,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公民的安全。为此,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紧急拨款案,要求国会“拨款250万美元,用于救济、保护和运送美国公民”。1914年8月6日晚,装载着价值450万美全的救济资金和近50名救济人员的美国军舰,从纽约港出发。各救济单位抵达指定的救助地后,立即有大量的滞留者前去寻求救助。在救助美国公民的基础上,美国救济委员会还为南美洲国家的公民提供了除兑换现金外的救助。前往欧陆腹地进行救济的美国官员,积极与欧陆相关国家的政府及美国驻外机构进行协商,建立起一连串的站点,随后安排许多专列,将分散搁浅于欧陆各国的美国公民,分批运送至伦敦、鹿特丹港。在滞欧美国人于伦敦或鹿特丹港等待回国的轮船班次期间,美国救济官员还向他们提供信息和精神救济。据统计,自8月4日至9月19日间,仅从伦敦撤离回美的美国公民就达87,000人。到10月初,大部分滞留欧的美侨都已撤回,美国的救济官员也陆续回国。美国政府此次撤侨行动到此基本结束。
——摘编自《一战初期美国对滞欧侨民的救济和撤离行动初探》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在撒侨行动中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撤侨行动给我们的启示。
——摘编自《一战初期美国对滞欧侨民的救济和撤离行动初探》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在撒侨行动中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撤侨行动给我们的启示。
2.单选题- (共7题)
5.
公元前399年,陪审团以多数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一千多年后,某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白由的黑色污点。”这说明雅典民主( )
A.适用范围过于宽泛 | B.不能适用小国寡民 |
C.过于注重程序正义 | D.参政方式存在局限 |
7.
淮海战役后,***高度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然,硬是被你们一 口一 口 吃 下 去 了。”这 里 的“夹 生 饭”是指( )
A.我军实力未占优势 | B.战略反攻尚未开始 |
C.决战时机还不成熟 | D.土地改革尚未开展 |
8.
(题文)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
A.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 |
B.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 |
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
D.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 |
9.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


A.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反映 |
B.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 |
C.是生产与资本集中的体现 |
D.是国家干预出现的原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