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生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81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巴黎的面貌不断变化。19世纪,法国工业化和城镇设高速发展,进城定居的人越来越多。1832-1849年间的巴黎空气混浊,房屋老日,道路狭窄用水短缺,霍乱等疾病肆虐。1852年,市政府开始着手放造城市。到1870年,市内道路总长度从239英里增至525英里,路宽从39英尺増至79英尺,大量人行道和林荫大道建成,路旁还设有公同、长持、家亭、垃圾箱等。城市下水管道总长由142公里扩展到60公里。多达19730座房屋被拆除,3400座新房落成,城市人ロ容量大增。此外,攻府兴办公立学、医院、剧院等、除了保降低入和户利当还面向工人推广福利房、市广植树木,形成了许多録地公国,连同新的建筑风格一起形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美学此,巴黎走出中世纪,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19世纪末,罗马、马德里等城市纷纷效仿上海法租界的规划也参考了巴黎的经验。

——摘编自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2-1870年巴黎城市改造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城市改造对当今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2.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潘恩幼年失学,先后做过店员、教员、税吏等职业。1774年,因对英王言论不敬,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随后远赴北美求生。当时,北美独立的先驱们都还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1776年初,潘恩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出版。他在书中指出:
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在仅有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高达50万册。受潘恩思想的影响,1776年7月,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独立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摘编自《潘恩,被历史辜负的人》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康照到宣统年间,雷氏家族连续八代主持或参与设计皇家建筑。雷家工匠先做烫样(建筑模型)御览钦准后再绘制施工图。立体可折卸的烫样展示了建筑内部梁结构;平面的图档绘制出建筑环境,大小比例等;有些还细化到室内装修、家具和陈设这些精准描绘的烫样和图档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真实地位。2007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遺产名录。

——据《国家宝藏》(第二季)解说词整理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的“记忆”,都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或缺、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请围绕“中国记忆”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7题)

5.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6.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7.
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体系。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计划成立开发银行,并称其为“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代机制方案”。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冲击美国经济霸权
C.区域经济集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D.新兴国家主导了国际金融体系
8.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入侵,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组织人力修筑海塘提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这反映了
A.藩镇林立的局面难以抵御灾害
B.人口大批南迁引发环境问题
C.政治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北方经济发展依赖南方财富
9.
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对此描写判断合理的是
A.《红楼梦》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
B.政府严格控制当时的朝贡贸易
C.虚构的小说情节不具备史料价值
D.海禁政策难以在地方有效实施
10.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11.
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祭祀这类神祗的宗教节日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盛行
B.公民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C.执政者重视政治理念宣传
D.罗马人尚武色彩非常浓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