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8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禁酒。”直到明清时期,各朝代都有禁酒令。秦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取醢(沽)酉(酒),田墙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北魏文成帝更严厉规定:“酿、沽、饮皆斩之。”历代统治者为了禁酒,“捕之”“杀之”,甚至“有罪”“斩之”,加上佛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佛教也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

——摘编自周佳鑫《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性对比》

材料二 在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的酗酒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衍生出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当时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牧师约翰·埃德加说道:“当英国社会中的其他协会专注于将天堂之光广布于整个国度之时,禁酒协会则投入到焚毁一种恶习的事业中。”早期的禁酒改革者和禁酒组织将运动的目标设定为减少酗酒现象的发生,而非禁绝酒水,原因在于当时的禁酒改革者不认为酒水本身是不好的,也不认为饮酒是错误的;他们常常随意地饮用葡萄酒和发酵饮料,谴责的只是过度饮用蒸馏酒的行为。

——摘编自邱振裕《论1829~1953年英国的禁酒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禁酒的基本措施并分析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初英国禁酒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禁酒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流民,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更是户口统计、户籍管理的一大问题。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四方,固不以为患。针对这一现象,宋朝规定:“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即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即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并承担相应的赋役。这样一来,就全国范围而言,便可以掌握大体的人口总数,附籍者便也受到官方的控制。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诏:“自今找来户口及创居入中开垦荒田者,许依格式申入户籍。”对于坊郭流民,宋政府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来掌握流民的情况。负责登记的在城各厢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真实人口,填定姓名口数。流民离开之时,房东要主动报告厢官,销毁流民的临时户口。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流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流民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1842—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曾为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后得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与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等职务,同时又自营企业。郑观应指出想改变贸易颓势,吾得以一言断之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之掊克敝国无形。”……值得肯定的是,郑观应提倡商与工的结合,工艺精巧使“拙者可巧,粗者可精”。这样就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能力,如何提高工艺精美度?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他列举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由于西方用机器生产,其产品远比中国用手工生产出来的货物要精致。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遣也,领事为商也,兵船为商事也”,不仅如此,“国家不惜重资,备加保护商务也”。

——摘编自谢毓洁《评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2.单选题(共8题)

4.
在古罗马,法律规定平民经过选举也可当选执政官等,但由于罗马的官职全无薪俸报酬,这就决定平民即使被选上,也会因生计问题而离职。这说明罗马法律
A.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较注重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C.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D.以形式平等掩盖了事实上不平等
5.
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5月5日还都南京,随着党政军机关人员及家属、工商业企业的陆续迁入,南京城市人口迅速恢复至77.2071万人,但是直到1949年,城市几乎没有任何新的变化,城市人口减少至67.63万人。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B.南京政治地位逐步降低
C.国民党统治日益腐败
D.战争对城市经济的破坏
6.
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尼克松时坦率地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这说明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B.中国的对外政策日益务实和理性
C.中国将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为国际和平发展做出了牺牲
7.
“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如《晋书•纪瞻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A.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
C.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
D.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
8.
下图反映了1790~1860年美国大陆人口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
A.工业化具备了充足劳动力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
D.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9.
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时间
数量
民国元年
40余
1913年6月
95
1915年12月
107
 
A.国际环境日益改善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
10.
1530年,马丁・路德建议政府把煽动暴乱和反私有财产的所有异教徒、所有宣扬基督是人而不是神的异端……统统处以极刑。上述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维护上帝权威
B.思想具有非理性
C.捍卫信仰自由
D.仇视教会势力
11.
二战期间,法国损失达1万4000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而从战争废墟中走出的第四共和国,其历届政府却把对外政策放在首要位置,在短短的12年间,总共更换了22个政府,这表明二战后法国
A.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
B.防范法西斯式集权统治
C.陷入殖民战争的泥潭
D.亟须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