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五四宪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 面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严复有鉴别有选择地译述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经典著作。严复认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力量。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
材料三 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确定“五四宪法”的重要使命。宪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步驟都做了规定。宪法在制定的时候就被确定为过渡性宪法,被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它成为国宪法史上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据蔡定剑主编《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五四宪法”的历史意义。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制定有京朝官、文武官等不同层次官员的考课规定。出现了专司考课的“两院三级考课体系”:即审官院和考课院,分别负责京官和地方官考核;同时守令考县令、监司考知州、两院考百官,分工明确。考课的标准分别为三个等级:政绩优秀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宋代重视封建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多次修订考课标准。宋代注重对地方官考课,《神宗正史》记载的监司考课内容为: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动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罢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材料 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制定有京朝官、文武官等不同层次官员的考课规定。出现了专司考课的“两院三级考课体系”:即审官院和考课院,分别负责京官和地方官考核;同时守令考县令、监司考知州、两院考百官,分工明确。考课的标准分别为三个等级:政绩优秀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宋代重视封建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多次修订考课标准。宋代注重对地方官考课,《神宗正史》记载的监司考课内容为: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动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罢黜。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考课制度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我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
材料 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我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求学,离开祖国之前,他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离去“不利于美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五年之久。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自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材料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求学,离开祖国之前,他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离去“不利于美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五年之久。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自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森《<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与糖的相遇”
“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近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茶于1649年引进英国后,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作为高贵的象征。18世纪,茶已成为百姓的日常消费品了。茶之所以能成为日常消费品,是因为它已变成了与糖结合在一起的饮料。加了糖的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有提神作用。由于欧洲人对糖的需求源源不断,种植因主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到1700年,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巨大的蔗糖工厂。加糖的红茶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城市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工人阶级出中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心理上更能适应工厂的劳动强度。英国茶的消费也曰益增多,茶税从1700年的2万磅升至1800年的2000万磅。
“茶与糖的相遇”
“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近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茶于1649年引进英国后,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作为高贵的象征。18世纪,茶已成为百姓的日常消费品了。茶之所以能成为日常消费品,是因为它已变成了与糖结合在一起的饮料。加了糖的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有提神作用。由于欧洲人对糖的需求源源不断,种植因主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到1700年,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巨大的蔗糖工厂。加糖的红茶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城市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工人阶级出中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心理上更能适应工厂的劳动强度。英国茶的消费也曰益增多,茶税从1700年的2万磅升至1800年的2000万磅。
——摘编自(美)西敏思《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等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种重大历史现象,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述。(要求:写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10题)
6.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
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7.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
C.美国与欧洲国家都实行专制 |
D.美国有效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8.
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
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
9.
1904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将资本银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2万股,其余2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
B.中国金融机构逐渐向近代转型 |
C.中国民族企业首次采用股份制 |
D.西方列强垄断户部银行管理权 |
10.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该漫画表明


A.古巴成为美苏实现和解的纽带 |
B.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 |
C.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
D.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存困难 |
11.
表: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唐代如表
制度 | 概述 |
均田制 | 计口授田,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 |
租庸调制 | 项目分明,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 |
帐籍制 | 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一一在册 |
A.固化社会分工,限制阶层流动 |
B.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 |
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 |
12.
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
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
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
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
13.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
14.
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
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 |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 |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邓小平 |
A.实现民族独立 |
B.完成民主革命 |
C.关注人民生活 |
D.消灭封建势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