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74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4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口攀升,对于棉布的需求日益增大。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纺织不易,而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再加上区间贸易优势明显。从明代开始,江南苏州、松江等地棉布便已经行销全国。明清江南私营纺织业生产各个工序保持独立,形成了纺纱、织布、染布、踹布四道工序。同时在生产和销售之间也存在分离,客商牙行与当地棉商起到了沟通买卖双方、促进交易的桥梁作用。生产效率的提高把江南纺织业发展推向了顶峰。

——高建刚《明清纺织业中的分工与效率》

材料二  17世纪,面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英国人将科技作为棉纺织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624年,制定专利法,鼓励不断发明创新,1765年珍妮纺纱机、1779年的骡机、1785年水力纺纱机相继出现。棉纺行业机器化和工业化大大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英国有能力与印度抢夺国际棉纺织品市场。

——杨松《17—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研究综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棉纺织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之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阳节”的昨天与今天

——摘编自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

根据上表,任选其中两个阶段,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明确,说明史论结合,运用史实准确。)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几乎完全在清朝领土上作战的日俄双方,在这场1904年至1905年的战争角逐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日本人惊人地击败了俄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为清政府开启了新的希望‘认为只要能让内部团结就能恢复国力。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1904年发生日俄战争,这一时代的历史学家勇敢地记录到.该事件标志着日本进入国际大家庭。而这真正标志的是中国的觉醒给了其众多人民不只是自由,而且是无限制地获得劳动的机会,也获得了最高级之科学机械劳动力的权利。返老还童的中国,这只是中国复兴的第一步。

——摘编肖杰克·伦敦《黄祸》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日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杰克·伦敦对日俄战争影响的认识,并概括两则材料观点的相同之处。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十分震怒,于是在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由于有***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全国已有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3282481人、接生员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德成《***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毓秀(I891-1959年)幼年受母亲影响反对缠足,拒绝祖母安排的包办婚姻。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清政府的统治渐渐瓦解,她受父亲启发决定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赴日游学期间,郑毓秀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革命工作。辛亥革命爆发后,她“在北京参加党人机关秘密工作,出入平津,潜携炸弹”,并参与了对表世凯等人的暗杀行动。其后,郑毓秀避祸法国,学习法律。五四运动爆发后,她通过“玫瑰枝事件”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前劝说陆征祥拒签和约,“为保证国家的合法权益做最后的努力”。毕业回国后,郑毓秀历任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地方审判厅厅长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关注保障女子权益问题”,力主男女平等。

——摘编自赵晨欣《玫瑰与枪:郑毓秀的传奇一生》等

(1)根据材料,概括郑毓秀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价郑毓秀在推动妇女解放方面的作用。

2.单选题(共7题)

6.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各省打出的旗帜五花八门:武昌打出了“铁血十八星旗”;上海打出了五色旗;广东出现了井字旗、青天白日旗;杭州一带打出的是白旗。这表明
A.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B.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
D.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
7.
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时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该观点
A.旨在揭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
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
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
D.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8.
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群体
A.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
B.未能成为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力量
C.忽视生产规模的扩大
D.成为固守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群体
9.
据统计,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大约进口350万英镑价值的香料,但是在1502—1505年的4年中,这一数据下降到每年100万英镑左右。这一现象反映出
A.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
B.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
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
10.
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11.
“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该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
A.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C.科学阐明了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矛盾问题
D.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2.
“让我用德语,否则人们不了解我在说什么,我深信《圣经》及理性。我的心臣服于上帝的话语之中。”材料中的“我”主张
A.“与上帝直接对话”
B.“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C.“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D.“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