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压轴第三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74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1986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的第二部梗概如下:
孙少安作为家庭的长子,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他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可以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过所,就是古代通过水陆关隘时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书。唐朝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偷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唐朝的过所由中央尚书省或地方都督府或州颁发。失落过所须审查后才予补发。领到过所者就可以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胡汉商人,必须持有唐朝政府统一颁发的通行证——过所,“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无过所即要判刑。历史上,唐玄奘欲西行求法,但因等了三年都未拿到过所,不得不只身偷渡。有关过所如何申领、如何发放、如何勘验等,唐朝政府均立法明文规定,甚至形成了专门规定过所相关问题的制度“过所式”,如必须载明执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所携带物品的相应说明如牲畜的数量、公母、毛色、年齿等;其目的不仅是为验证身份而“设险作固,闲邪正暴”,如遇战乱等非常时期勘验尤严,同时也是为了征税和证明商人所携带货物的正当性或合法性。

——据李叶宏《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以过所为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过所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过所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15亿日元,动用兵力近110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这场战争虽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两国均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蔡廷锴在赣州率部誓师,要求抗日,反对内战。他率十九路军驻防上海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不断向上海增兵,并进一步制造事端。1932年1月22日,日本领事村井向中方提出无理要求,要十九路军后撤30公里,蔡廷锴坚决不允,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沪与蔡面谈。蔡廷锴说,驻地是我国领土,撤退殊无理由。政府要撤,请不限于敌方要求,调我全军离开京沪路,我当绝对服从。1月28日夜,日本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1月29日,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廷锴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廷锴领导抗日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廷锴的抗日活动。

3.单选题(共8题)

5.
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1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的复兴根本原因在于
A.当时西欧法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罗马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C.罗马法内蕴含平等公正的法律观念
D.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和开放的品质
6.
下表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13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据此判断,1832年议会改革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提高了工人阶级政治地位
C.实现了全体公民自由平等
D.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7.
宋代话本小说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且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可见,宋代话本
A.不再具有文学上的研究价值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8.
《民国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史》记载,据1930年工商部门报告,调查广东新式工厂106家,厂均资本7.3万余元,工人人均年产值1665元,电灯、自来水等公用事业资本占资本总额73%,消费工业中,饮食、织造部门比较发达,机械厂极少,厂均资本仅8400元。材料反映出1930年广东
A.市政工程领先全国
B.工业结构较不合理
C.外商企业资本雄厚
D.工业区域分布协调
9.
分析下面的表格:
年份
云南全省工业资本
云南省工业资本占全国工业资本总数的比重
1937年
421.6万元
1.17%
1942年
20949.9万元
10.8%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0.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政治改革家、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据史书记载,他计算魏国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其中衣着费用是以货币计算的。据此判断,当时的魏国
A.货币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经济尚未确立
C.市场作用依然存在
D.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11.
下图是元代宫廷画家周朗所画的《弗朗国(今芬兰)贡马图》,它是现存于世上的唯一一幅元代皇帝在上都从事外交活动、接见欧洲使者的画卷。这表明元代
A.保留了对外友好交往的传统
B.秉承了传统朝贡外交的理念
C.冲破了传统厚往薄来的模式
D.实现了中外经济的频繁交流
12.
1903年以后,那种“知有朝廷并不知有国家”、讲究君臣之道的奴隶思想,受到强烈的攻击。人们认识到了国家乃“国民公共之机捩”,“帝王君主亦不得和而有之”;人与人之间,“非有尊卑上下之分”,“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被治者”。材料表明
A.清末“新政”达到预期目的
B.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从臣民到公民的观念变化
D.国民对革命态度发生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