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认为中西方的”大分流”发生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彭慕兰等人的“大分流”框架包容了生态、市场、技术、制度等诸多历史因素,强调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虽然考虑到了多种历史变量,但对技术演变在中西“大分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重视不够,因而推迟了中西方分流的起点。中西方的“大分流”始于16世纪。然而,如果从近代早期重工业演变的角度去审视“大分流”,就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技术传统分化较早,而中国未能发展出某些关键技术,这直接导致了其无法孕育工业革命。技术演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面向的历史进程。
——严鹏彭南生《技术演化与中西“大分流——重工业角度的重新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 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认为中西方的”大分流”发生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彭慕兰等人的“大分流”框架包容了生态、市场、技术、制度等诸多历史因素,强调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彭慕兰等“加州学派”学者虽然考虑到了多种历史变量,但对技术演变在中西“大分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重视不够,因而推迟了中西方分流的起点。中西方的“大分流”始于16世纪。然而,如果从近代早期重工业演变的角度去审视“大分流”,就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技术传统分化较早,而中国未能发展出某些关键技术,这直接导致了其无法孕育工业革命。技术演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面向的历史进程。
——严鹏彭南生《技术演化与中西“大分流——重工业角度的重新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自身的演化与历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旗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关系而鲒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其行为,通常倾向于雏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于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自身的演化与历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旗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关系而鲒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其行为,通常倾向于雏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于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妁、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最终唯有通过政治的实践和检验来确证它的价值。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历史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十分震怒,于是在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由于有***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全国已有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3282481人、接生员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材料:据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十分震怒,于是在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由于有***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全国已有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3282481人、接生员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德成《***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4.
材料:1420年,葡萄牙恩里克王子在萨格里什开办了航海学校,修建了天文台、研究所、图书馆、小教堂,并聘请当时最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最知名的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制图家、造船家、仪器家。恩里克王子制订明确的地理政策,部署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1441年,恩里克派出探险队在西非登陆并首次俘获绑架了非洲黑人,并带回了一些金砂和鸵鸟蛋。1448年,恩里克下令在阿尔金海岸建立一个据点,它成了欧洲人在西非海岸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和居民点。奴隶贸易开始后去西非航行利润颇厚,恩里克亲王便从冒险家们的所得中征抽1/4金额的税收。1455年,威尼斯人卡莫斯托在恩里克亲王的批准下,率船到了冈比亚河地区。在该地区进行了易物交换,并记述了这里的各种蔬菜、河马、大象。恩里克死前还留下遗嘱,把来自西非的岁入用于在几内亚地区设立主教区,每区应有一个神甫。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恩里克航海举措对后世的影响。
——摘自张箭《未曾远航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恩里克推动远洋航行的背景。(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恩里克航海举措对后世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5.
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人《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
B.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 |
C.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 |
D.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 |
6.
1944年5月底到9月初,日本和国民党军队在长沙衡阳进行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是日本“一号作战”中交战时间最长、中国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最终日军战略目标达成。长衡会战及其结果主要表明,当时
A.日军在华持续推行攻势战略 |
B.国军仍然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C.正面战场抗战遭到严重挫折 |
D.国共两党相互配合有所削弱 |
7.
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联合国的成立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世贸组织的建立
A. 联合国的成立
B. 朝鲜半岛的分裂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 世贸组织的建立
8.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既鼓励发择市场作用,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
C.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
9.
787年,唐朝有关部门核查,长安城内的西域使节、商人常驻者超过4000人,朝廷为他们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返回老家,要么成为唐朝百姓承担义务。结果他们全部选择留居,无一人返国。据此可推知,当时
A.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 |
B.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
C.政府严格管理经济活动 |
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 |
10.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瓦解 |
B.工商食官政策破坏 |
C.土地兼并严重 |
D.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
11.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
B.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
C.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
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
12.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天赋人权说 |
B.社会契约论 |
C.自由平等说 |
D.人民主权说 |
13.
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A.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
C.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