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874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的例子:“您想,他(朱)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桔,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杰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她早晨半就到那里去,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钟,回家时已累得啥也不能干了。所以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得替她做。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说着就痛哭起来。朱后来告诉我,他听了这些话以后,就用他所有从小在工厂里学会的骂人的话咒骂工厂、厂主和政府。”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十分震怒,于是在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由于有***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全国已有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3282481人、接生员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德成《***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揖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
——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
材料二 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
——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礼俗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并进行简要评价。

2.单选题(共17题)

4.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5.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
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6.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7.
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
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
C.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
D.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
8.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李鸿章具有国家主权意识
C.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
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
9.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10.
《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年8月26日,海关总税务司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27日孔祥熙回电,“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由此可见
A.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
B.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C.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
D.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1.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
A.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
B.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
C.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
D.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
12.
综合下表可知,近代中国
时期
粮食进口情况
1867-1921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2.76亿担。年均进口502万担。
1921-1937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5.2亿担。年均进口3250万担。
 
A.人地矛盾始终突出
B.与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
C.农村经济普遍凋敝
D.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剧增
13.
1962年,针对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A.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
C.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15.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16.
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
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
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
17.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发展个性,追求民生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性至上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18.
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19.
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20.
***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