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
(3)中国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
(3)中国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辙评论王安石变法的立场。
(4)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
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邓广铭《王安石》
(1)材料一中“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辙评论王安石变法的立场。
(4)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单选题- (共14题)
3.
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B.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
C.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 D.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
4.
费城制宪议会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A.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
B.各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 |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
D.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
5.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
7.
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成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的原则
④克伦威尔想以此建立独裁统治
这表明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成封建专制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的原则
④克伦威尔想以此建立独裁统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8.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领导人都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领导人都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9.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A.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 |
B.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
C.治国理念的逐步改变 |
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
10.
***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
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
11.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一“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
B.“民意”指反对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
D.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等,“得人心者得天下” |
12.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
13.
漫画《列宁清扫地球》(见下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对此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下列对此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被清扫的"垃圾"包括俄国的封建残余、资产阶级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B.通过清扫,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民主主义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 |
C.通过清扫,开启了俄国历史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
D.通过清扫,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的新时期 |
15.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透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
恩格斯和马克思“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是在
恩格斯和马克思“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是在
A.《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 |
B.《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 |
C.第一国际成立之前 |
D.巴黎公社成立之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