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87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为儒、佛、道大融合时期,书籍需求激增,但雕版印刷尚未大行,众多书籍全凭手抄。书法首次被纳入科举“明字”一科,掀起“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热潮。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将书学列为专科,制定书学学制:先掌握标准经文的标准字体,然后熟悉造字原理、字的本义、引中义等,最后进一步扩大文字学方面的知识。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都曾在弘文馆为官任教书法,极具权威,“十数年间,海内风从矣。”唐代科举中的书以“楷法道美”为评判标准,造就了唐代空前绝后的楷书大观,宋人对此评价:“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犹有晋宋余风。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人,亦往往可观。”

——摘编自刘亚梅《试论唐代的书法教育及其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书学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书学教育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北约的要求下,1981年11月,美、苏就欧洲中程、中短程导弹问题在日内瓦开始谈判。美、苏双方前后多次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
1983年11月,美国着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中断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十分严峻。此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各自调整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谈判之后,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美苏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短程、中程导弹及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双方不得再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中导谈判的特点;分析谈判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乔治·凯南(1904~2005年)被称为“遇制之父”。因其家族有研究俄国的传统,凯南较早开始学习俄文。1931~1933年他被派驻东欧,积极收集和研究苏联情报,认为美苏不可能和平共处,两种社会制度没有折衷或妥协的余地。1933~1937年,凯南派驻苏联。他走访了苏联各地,建议运用美国的政治、文化优势去影响苏联。1944年,凯南再次派驻苏联。他建议美国在战后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促进欧洲的经济增长;承认苏联势力范围并与英国一道划一条防范苏联的分界线。但该建议未获罗斯福政府重视。1946~1947年,凯南通过电报、文章、演讲等一系列方式系统阐述了“遏制思想”,并亲手起草了帮助欧洲复兴的方案,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小明著《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治·凯南“遏制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的目的及其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5.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6.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7.
西汉古村落遗址(位于辽阳三道壕)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B.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C.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D.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8.
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以农立国
B.以民为本
C.封建迷信
D.抑制商业
9.
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太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谣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活极贫困
B.汉初财政较宽裕
C.统治者开明政策
D.鉴于秦灭亡教训
10.
“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了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A.形成于西周时期
B.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11.
下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正月
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
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
三月
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
命女红织缣缚
八月
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
十月
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
 
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
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12.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B.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C.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D.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13.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
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